余杰專欄:中國為何怕臉書?

2014-12-08 05:30

? 人氣

中國防堵臉書不知能防堵多久。(美聯社)

中國防堵臉書不知能防堵多久。(美聯社)

習近平是最重視「網路安全」問題的中共獨裁者——毛澤東和鄧小平時代還沒有網路,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網路還沒有如此深切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習近平上臺時候,他不得不正視網路的挑戰:從他的家族的財富狀況,到他在哈佛讀書的女兒的生活,以及陪同他出訪各國的歌手妻子彭麗媛拿著拍照的蘋果手機,都成為中國線民的話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上臺剛一年多時間,就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宣佈成立「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這個新的機構,並親自擔任組長——這是習近平自我加冕的眾多頭銜中舉足輕重的一個。該機構旨在提高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戰略,使擁有六億線民的中國從「網路大國」加速成為「網路強國」。

然而,中國卻將臉書、推特等網路社交媒體拒之於牆外。二零一四夏季,在天津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對於臉書即將進入中國的傳言,被外界視為備受習近平看重的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魯煒明確地說:「不可以!」

本身同時兼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及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主任的魯煒指出,在中國互聯網的管理有「底線思維」,即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具體化來講有兩條:首先,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這一條是要很鮮明的;其次,維護中國消費者的利益,這也是很鮮明的。新華社引述魯煒的話說,中國互聯網開門迎客的同時,絕不允許背後捅刀子的行為。中國政府決不允許占了中國的市場、賺了中國的錢,還要危害中國的網路安全、國家安全的行為出現。

將臉書等社交媒體視為致命毒藥和顛覆工具,是由共產黨的本質決定的。共產黨以暴力和謊言維繫政權,而社交媒體將暴力和謊言曝光於全世界的面前,讓其恐嚇功能逐步失效,共產黨焉能不怕?

萬人按讃萬人到場:臉書在全球民主化浪潮中的功勞

 

臉書等社交媒體確實是全球新一波的民主化浪潮的重要推手。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曾經歸納了二十世紀全球的三波民主化運動,指出民主大潮勢不可擋、獨裁國家越來越「形單影孤」的事實。他卻沒有料到,進入二十一世紀,當代民主化的第四波偏偏在最不可能發生的區域——阿拉伯世界——風起雲湧、摧枯拉朽。

 

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北非的十多個阿拉伯國家,讓接近一億民眾告別獨裁,邁向自由。為恥,BBC製作了一部長達一百分鐘的電視新聞專題的紀錄片《臉書如何改變世界:阿拉伯之春》,介紹了這些革命的始末緣由,而這些革命的共同工具,就是網路,就是以臉書為代表的社交媒體。

阿拉伯之春讓世人看到,推翻極權的武器,不是槍砲彈藥,而是網路和手機。一開始,獨裁者認為,臉書等網路社交平臺只是休閒娛樂的工具,不必太過重視;只要牢牢控制電視、報紙、出版等傳統媒體,就萬事大吉。然而,被忽略的社交媒體意想不到地成了革命的催化劑。

突尼西亞一名青年攤販為抗議員警暴力而自焚身亡。隔天,數千人聚集在現場,民眾高喊反貪汙的口號,官方電視臺卻完全沒有報導,因為新聞媒體都被政府監控。於是,民眾決定自己當記者,拍下抗爭畫面PO上臉書。因為突尼西亞有高達兩百萬人使用臉書,相當於全國五分之一的人口。

有拍片民眾說:「警方在抓是誰拍下這些影片,我們有人站在最前線從屋頂攝影,他們雖然不是專業,但知道怎麼做。」還有人在部落客寫道:「每次我看到路口有員警,我就會PO上推特警告大家,不要到這裡抗議,這裡有很多員警。」靠社群網站動員,也把血腥鎮壓的過程透過網路傳到全世界,在位二十四年、自以為權力固若金湯的總統班阿裡在民怨沸騰和國際譴責下,逃亡海外。

在中國,死于城管和員警暴力的攤販數不勝數,卻未能成為一場新的民主運動的誘因,因為中共將網路控制得如同鐵桶一般。而在突尼西亞,班阿裡的專制程度遠遜於中共,如果他早日仿效習近平,成立一個權力超越憲法的網路安全小組,說不定還能「獨裁到底」。

突尼西亞民主勝利的喜悅,透過網路感動和激勵了埃及人。當年輕人賽義德被員警殘酷殺害之後,埃及的民運人士仿效突尼西亞,在臉書上創建了“我們都是賽義德”的專頁,號召民眾抗議當局的暴政。這個專頁振聾發聵,激發起了無數民眾的同情心和憤怒。示威活動當天,四萬多人湧入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為了防堵民怨,埃及政府切斷了所有網路和手機通訊,卻出現了反效果。民運人士說:「人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說,我不能上網、不能打手機,看不到新聞,所以我乾脆上街,看到底發生什麼事,百萬人都走上街頭,這就是我們要的。」

看到數十萬無畏的民眾挺身而出,穆巴拉克驚慌失措,命令軍隊和員警無情鎮壓。然而,在全球化和網路化時代,再也沒有一場屠殺可以在掩人耳目的情形下發生。血腥的鎮壓場面,透過外電和網路全球放送,引起國際撻伐,軍隊也紛紛倒戈。號稱埃及最後法老的穆巴拉克,不得不黯然下臺,並被關進囚籠、送上法庭。傳位給兒子的美妙計畫,更是成為黃粱一夢。

與阿拉伯之春幾乎同步展開的,還有俄羅斯、委內瑞拉、土耳其、緬甸、馬來西亞、伊朗等國風生水起的民主運動。美國學者威廉·道布森在《獨裁者的進化》一書中寫道,在許多專制國家裡,勇於挑戰最難撼動、最強大政權與獨裁者的,往往屬於青年運動。而幾乎所有的青年運動的積極分子,都是臉書的使用者。

十萬青年十萬軍:臉書在臺灣太陽花學運中的貢獻

臺灣的太陽花學運,是一場大衛面對歌利亞的看似實力懸殊的鬥爭。臺灣當下的社會權力格局是:馬英九二度當選總統之後,國民黨威權回潮、以黨領政,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合一。而作為反對黨的民進黨卻萎靡不振,進退失據,喪失了制約國民黨的主動性。臺灣的各大財團唯利是圖,而北京拋出胡蘿蔔,遂唯北京馬首是瞻,根本罔顧臺灣本身的國家安全。主流的傳統媒體如電視臺和報紙等,或受國民黨的操縱,或被親北京的商人收購而被中共如臂使指,早已不具備「社會之公器」的特質。所以,國民黨的一班達官貴人,背靠「大國崛起」、財大氣粗的中共政權,悍然宣稱與之「聯手遏制台獨」,執意出賣臺灣利益、通過服貿協議,似乎一氣呵成、勢不可擋。

而民間社會和學生方面,面對不利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既沒有強大的組織架構,更缺乏源源不斷的資金和資源的支持,無疑處於弱勢的一方。但是,奇跡出現了,年輕人由草莓族變成太陽花,由於巧妙地運用臉書等社交媒體,學運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以弱勝強,讓陷於茫然、無力、彷徨中的臺灣社會完成了空前的整合。人民展示的驚人力量讓統治者不得不暫時讓步,就連志得意滿的北京當局也為之瞠目結舌。最終,臺灣出現了“島嶼見天光”的結局:不僅達成了阻止服貿協定在立法院過關的近期目標,而且收穫了更重要的遠期成果——經過太陽花學運之後,本土意識和獨立價值終於「去妖魔化」,被無數青年人理直氣壯地說出來和行出來。

觀念確實可以改變世界,但觀念需要傳播的管道。當進步的觀念遇到作為新興媒體的臉書,其力量足以摧枯拉朽。臺灣《商業週刊》在評述臉書等社交媒體在太陽花中發揮的關鍵性作用時指出,根據分析臉書熱門議題的網站「林克傳說」抽樣調查,全台灣所有的臉書用戶約一千五百萬人,不論立場,在占領立院第二天中午前,塗鴉牆上都出現過一則以上的反服貿相關連結,觸及率百分之百,可以說每個人的臉書都被反服貿議題「洗板」。也就是說,新的媒體工具大串聯,僅一天,就憑轉貼、連結,影響超過上千萬人。

文章指出,學運在網路上如此鋪天蓋地襲來,是因為第一個晚上,衝進議場的主要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隨即在臉書粉絲團上發表行動宣言,引起數千名網友轉載,許多支援其理念的個人或團體,即使素昧平生,也自發性的加入運動。在佔領立院後,先前就在臉書上成立的「反黑箱服貿協議」社群,一週內便有三十五萬名粉絲加入,貼文觸及總人數超過四百三十萬人。

第一時間跟著學生進入議場的網友張龍僑,在各電視台都還沒有取得議場內的畫面時,只靠一台iPad,連上可即時轉播、錄影資料還能自動儲存在雲端的網站「Ustream」,轉播議場實況,一個晚上便累計近百萬觀賞人次。網友笑稱,他靠一台iPad和免費的網站,就「打趴」電視台造價上千萬的SNG車,對此,他謙虛的表示:「自己只是一根蠟燭,但旁邊的燈都不亮,因此光芒特別明顯。」

反服貿團體首度利用網路直播,二十四小時播送議場情況,直播系統一度有七萬人同時觀看,觀看人次高達一百萬。張龍僑認為,實況轉播最大的優點,是提供不經修飾剪接的影像,讓大眾自主判斷。許多網友也表示,實況轉播能讓不看電視的人有管道關心學運實況。此外,抗議群眾也主動進行文字轉播,更有一千多位網友在臉書組成社團,將資訊翻譯成十三國語言,希望獲得國際關注。而若干國際重量級的媒體對太陽花學運的報導,也都從臉書上尋找線索和摘取資訊。

與此同時,主流媒體多將報導重點放在花邊事件,意圖模糊學運焦點。甚至有被譏諷為中國《人民日報》和央視之「海外版」的媒體,刻意醜化學運,將實踐抗命權的公民誣衊為「暴民」。這是臺灣美麗島事件和中國八九學運中,獨裁政權早已使用過的手法。當年,官方媒體鋪天蓋地地重複和灌輸謊言,人們逐漸信以為真了。然而,這一次,當權者慣用的伎倆卻失效了,因為對於年輕世代而言,看臉書的時間比看電視和報紙的時間更多。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人們不以「暴民」為恥,反以「暴民」為榮,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已經全然喪失。許多人對這些媒體徹底失望,發起拒看拒買活動,轉而支持獨立媒體或學生媒體報導。如「台大新聞E論壇」使用臉書作為平臺,由台灣大學新聞所學生為主,加入世新大學、政治大學學生,駐守立法院周邊,提供全天候即時消息。

臉書成為媒體先鋒,關鍵在於它的特色既封閉又開放,雖然主打熟人強聯繫的關係網絡,但其實透過朋友間的串連、社團、粉絲頁,它又是一個公開的訊息集中地,加上它的普及性遠遠大於PTT論壇,因此臉書成為這回輿論攻防的重要戰場。學運領導人透過臉書向外宣示主張,減少被大眾媒體的仲介解讀,鞏固運動中重要的發言權。

針對這次公民新聞與網路媒體異軍突起,台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指出,現在的公民,很清楚主流媒體各有政治立場,會影響事實傳遞,因此每個運動者都肩負起傳播的功能。學者林維國甚至認為,從這次的學運,可以看出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正逐漸翻轉。而且,這種翻轉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學運之後,國民黨方面檢討青年政策,不得不承認當局失去了青年人的支持,以傳統媒體影響、控制青年的策略已經過時了。有忠於國民黨的大學生甚至到馬英九面前哭訴,在大學裡表明自己是國民黨的支持者,會受到同學們的「歧視」。馬英九等國民黨高層指示文宣系統要重視臉書等社交媒體。但是,縱然國民黨投入億萬資金,雇傭成千上萬的五毛在臉書上「洗版」,也不可能翻轉臉書上的「反國民黨」的整體氛圍。

如果沒有臉書,就沒有太陽花的成功;如果沒有臉書,就沒有臺灣公民意識的覺醒。而我對臺灣的瞭解和親近,臉書也是最為重要的、無可替代的管道。

中共遇到臉書,結局「非死不可」?

有網友根據臉書的英文讀音的諧音,搞笑地將臉書翻譯成「非死不可」。對於那些使用臉書的普通人來說,在臉書上自由表達,找到了新老朋友,獲得了諸多生活的樂趣,當然不是「非死不可」;「非死不可」的,是那些害怕資訊自由傳播的、專制獨裁的力量,比如中共政權。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與中國僅有一河之隔的香港擁有四百三十多萬臉書的活躍用戶,香港和臺灣是華人世界乃至全球範圍內臉書普及率和滲透率最高的地方。可是,中國想使用臉書,仍然遙遙無期。

目前,臉書公司市值已突破兩前億美元,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十二位的公司。二零一四年七月,臉書被允許在北京財富金融中心租下一處八百多平方米的辦公地點。九月八日,一個名為「臉書公司」的帳號在新浪微博(中國版本的臉書、受到中共當局的嚴密監控和管制)受到熱捧。該帳號自稱是「臉書官方微博」,有報導還指證新浪微博常務副總經理曹增輝也確認是臉書的官方帳號。此事後來卻被證實是烏龍事件。

更有趣的是,在臉書上先後出現了幾個以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的名字命名的帳號,還貼出了不少有關彭麗媛的正面報導。港臺的普通民眾當然不會自告奮勇地為中國的第一夫人作義務宣傳,這只能是中共的文宣部門獲得最高層首肯後的做法——儘管可以肯定的是,彭麗媛本人不會親自管理這樣的帳號,親自發佈自己的消息。有臉書的使用者調侃說,如果習近平下令解除對臉書的封鎖,基於中國六億線民的巨大的基數,彭麗媛一定可以迅速竄升為全球臉書的「第一紅人」。

但是,習近平通過其親信魯煒之口斬釘截鐵地宣佈,中國政府不准臉書進入中國運營。因為,對於習近平來說,確保自己權力的鞏固,比讓彭麗媛在臉書上大出風頭更加重要。自己垮臺了,彭麗媛擁有再多的粉絲又有合用?彭麗媛總不能帶夫出征、參選總統吧?

中國封鎖臉書和推特等社交媒體的原因,跟谷歌離開中國的原因一樣。對於國家互聯網巨頭來說,兩者只能選擇其一:是寧願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卻堅持促進資訊自由和不配合專制政權作惡的原則;還是為了進入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而服從中國的管制、幫助中國作惡。所以,既然谷歌選擇毅然離去,臉書又何必「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呢?


習近平知道中共這個「老大哥黨」是見不得光的,若與臉書相遇,確實就是「非死不可」的結局。他多次就網路控制問題發表講話,氣勢洶洶地要「封網抓人」。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佈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把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比作「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習近平甚至認為,網路安全是一場事關共產黨的生死存亡的「戰爭」。雖然他的通篇講話充滿了黨八股式的大話、空話、套話,但他內心對網路自由的懷疑和恐懼由此可見一斑。

近兩年來,微博和微信興起,雖然在中共的嚴密監控之下,卻也逐漸形成了不同於官方媒體的新的輿論場域。習近平感受到了來自微博和微信的威脅,遂下令抓捕一批所謂的大V,並逼迫他們在央視鏡頭面前認罪悔過和自我羞辱。這是比當年毛澤東利用紅衛兵將習仲勳遊街示眾更加高明的伎倆。而當香港占中運動爆發後,中國更是風聲鶴唳,偵騎四出,先後抓捕了數十名在網路上發佈香港占中照片以及支持占中言論的活動人士。中國公民只是動一動鍵盤和滑鼠,在網路上發表一點不同意見,立即就會身陷「尋釁滋事」這一新的罪名。這是習近平王朝的新景觀。

美國學者馬暘(Damien Ma)、葉文斌(William Adams)在《匱乏》一書中指出,表面上看中國經濟日新月異,實際上中國社會的「匱乏性」已經無藥可救,諸如土地、能源、糧食、勞動力、食品安全、教育、福利、房屋、意識形態、價值觀和自由的「匱乏」,讓習近平的「中國夢」根本不可能實現。

關於中國民眾對社交媒體上的言論自由的訴求,兩位學者分析說,社群媒體只是一個工具,它將中國公眾的期待快速地傳播至有相同關切、相同不滿的閱讀人網路。從根本上說,今天的中國政府必須包容被統治者巨大的新期待,而非對抗先進的技術。以猛烈的經濟成長和不斷膨脹的經濟大餅,來換取被統治者的忠誠,這樣的舊式「大交易」正在瓦解。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正期盼新的社會契約——中國個體的尊嚴和自由放在首位,而這在中國迄今都處於匱乏的狀態。

習近平顯然沒有聽到這樣的呼聲,他仍然以為,只要把墻修得足夠高,他的統治就可以固若金湯。習近平無法明白,世界上從來沒有不透風的墻,也從來沒有推不倒的墻。在現實生活中是如此,在網路世界裡也是如此。習近平真該重溫一下柏林牆倒下的那一幕震撼人心的歷史場景:在柏林牆倒塌之際,東德的前任領導人的斑斑劣跡一樁樁地被披露出來,他們就像《綠野仙蹤》裡面的巫師利用可憐的小技巧竭力維持他們龐大但卻欲搖搖欲墜的統治。很快,他們被送上了法庭,接受冗長的審理過程。如今,超過八十嵗的東德共產黨總書記昂納克和秘密經員警頭子米爾克,常常在法庭上而不是在政治局會議上相遇。他們彼此淒涼地一笑,有時互相說幾句鼓勵的話。他們的白髮蒼蒼和步履蹣跚,並不能喚起被他們欺壓、淩虐數十年的民眾一丁點的同情心。昂納克當年驕傲地宣稱「一百年也不會倒」的柏林牆,二十八年之後就轟然倒塌了;習近平如今在互聯網上修築的這道比長城還要長的「防火牆」,究竟能夠屹立多久呢?

*作者為旅美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