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獨木舟」式的社區營造—談大阪北芝地區的青年力

2017-03-26 06:30

? 人氣

九柴燒石窯.JPG
北芝青年一起砌的柴燒石窯,每月都會有定期的聚會。

他們在此砌了石窯,每月辦一次手工披薩會,在擁有彼此私人的生活空間之餘,繼續創造出可以照看彼此下了課的孩子、彼此的生活、彰顯里仁之美的空間與活動。青年們組隊為老人家服務、從修水電到去蜂巢……持續在每年舉辦十種日語漢字稱為「祭」的慶典活動,太鼓隊除了吸納年輕人加入,更常來台灣等乃至世界各地,最遠還曾受邀到英國表演,從衣服製作、到海報設計到教練、作曲及舞台設計全由社區人才包辦,讓年輕人不只唸書一條路。然後,還發行了日本金融廳認可的社區貨幣,包含優衣褲、IMAX影城等一百餘家企業都接受其貨幣,而讓社區有了更大的可能,也讓父母對青少年金錢使用的管理更為方便,更不易在好奇之際接觸毒品等事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輕人辦出自己都很想要想參與又與區域歷史人文相關的慶典活動,它本身在視覺上就很「好看」!各種細膩的設計、時尚又具創意的空間氛圍、在台灣各地敲鑼打鼓、價格不斐的設計感、文創風、環保包材等理念,早已是此地無須多言的生活本質了,而且必然會持續下去,因為美感是從小養練出來的。那麼,身為「他者」的我,必然還是要追問的是,這群「獨木舟」,是哪裡來的?又是怎麼維繫的?

五社區咖啡館.JPG
利用支部辦公室一樓設立的社區咖啡館,還可作為想創業者的試營運之商店。

如果你正年輕、或曾年輕過,你一定知道年輕人敏感、纖細、衝動、敏捷,或許知識、經驗有所不足,但痛恨的是沒有效率、了無新意、浪費時間。不同世代的困境自是不同,解決問題的心法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是否要「共好」,而非拉低水平的「共慘」,更不用說是在低迷的景氣中,不知創造新機會、而一味地殺雞取卵、製造不同世代「共鬥」的對立了。同和運動終止的2003年正值日本就業冰河期,許多年輕人面對了從未有過的困境,打著零工、收入微薄。社區的長者們拿出錢來,邀請這些在大企業中被忽視、因為過度重視學歷主義而有志難伸的年輕人們「一起來做點什麼」。看似簡單,沒有太大的責任,我在此卻看到了日本人堅毅的「恥」意識,那種不要辜負他人的信任、要把自己曾經遭遇的不幸轉化為能量的想法,單純得可愛卻也閃亮。

北芝在台灣的社企、社區營造學界、業界中,其實小有名氣。相信,這和這群基本上都能說、能通英語、能一再以創意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向外發聲的「獨木舟」們有關,客家電視台都曾專訪過英語流暢得絕對打破你對日本人固有的僵化印象、帶領著這群人親力親為的事務局長池谷啟介。但,身為日本研究及形象學的研究者,我更注意的是在管理及維繫的策略中,和傳統日式管理相異卻又得以運作得充滿日本式細膩的部分。從受歧視而封閉、到進行抗爭運動、再到運作經費進行社區營造、除了硬體的福利設施、更關注的是可否打開藩籬與外界邂逅進而產生連結、再到可以持續創新,甚至成為其他地區的人們願意投入並進而擁抱、持續來訪的樂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