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選文》跟隨揚•蓋爾體驗哥本哈根:公共空間是健康的良藥

2017-02-12 06:40

? 人氣

1970年,丹麥一家報紙關於蓋爾夫婦的報道。(圖片來自Gehl)
1970年,丹麥一家報紙關於蓋爾夫婦的報道。(圖片來自Gehl)

1965年,揚獲得了一筆研究資助,他和妻子在義大利待了半年,觀察人們如何在義大利老城的公共空間生活。看著這些古老卻鮮活的公共空間,他們也一直惦記著丹麥當時興起的毫無生機的郊區建設。1970年,基於蓋爾夫婦將建築學與心理學結合而進行研究的故事,丹麥一家報紙發表了一篇文章,來討論建築的起點為何應當是人的行為。這在大眾媒體上引起了廣泛的公眾討論:我們該如何建設城市?城市是為車而建,還是為人而建?如何讓城市考慮人的感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68年,揚•蓋爾帶著學生完成了對哥本哈根公共空間的第一份研究。1971年,揚的夫人英格麗(Ingrid Gehl)出版了《生活環境》(living environment)。揚也出版了第一部研究成果《建築之間》(life between buildings),這本書最早只在丹麥、荷蘭和挪威發行。整整過了十六年,才被譯成英文。如今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

1988年,挪威一家報紙發表了揚•蓋爾的文章《奧斯陸可以成為一座美好的城市》(Oslo can become a wonderful city)。這是揚首次對國外的城市進行公共空間與公共生活(public space public life)的研究。揚如今已到訪過全世界250多座城市,每到一個城市,他會用相機記錄當地人的公共空間公共生活,這些照片就印在他名片的背面。

揚•蓋爾在大學裡工作了40年,把自己的研究和方法傳遞給一代代年輕人。2000年,揚和學生赫勒•澤恩特 (Helle Søholt)一起成立了蓋爾事務所,赫勒希望用揚的研究去改變城市。如今,赫勒是蓋爾事務所的CEO,揚的其他幾個學生也成了公司的合夥人。過去的50年,揚的研究和蓋爾事務所的實踐,慢慢影響和改變了哥本哈根這座城市。在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間的改變之外,2014年,在蓋爾事務所的推動下,丹麥文化部頒布了一項特殊的建築設計政策——“把人放在首位”(Putting People First),除了常見的可持續性和空間品質,這項政策還關註居民對建築的體驗,以及居民的民主參與。

揚與蓋爾事務所的CEO赫勒•澤恩特 (Helle Søholt)以及蓋爾事務所藝術總監大衛•西姆(David Sim)討論。(圖片來自Gehl)
揚與蓋爾事務所的CEO赫勒•澤恩特 (Helle Søholt)以及蓋爾事務所藝術總監大衛•西姆(David Sim)討論。(圖片來自Gehl)

身體對空間的感知

揚•蓋爾一直強調,做規劃和設計時,永遠要把「人的生活」放在第一,然後考慮為了滿足這樣的生活,需要什麼樣的空間,最後是把建築放在合適的空間裡——而在我們見到的現實中,這個順序往往是顛倒的。揚的這個方法,來自他對人的觀察。他說,我們的身體構造決定了我們如何感知和使用城市空間,你需要了解人類行動的感知系統,知道人如何體驗空間。這些都會最終反映在城市規劃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