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就宿醉、醒來頭痛到死,真是壞事嗎?科學研究突破迷思,這是為你好啊

2017-02-06 10:49

? 人氣

研究助理要問觀光客數個問題,首先要說說前一晚是怎麼度過的,列出他們喝的所有酒類,最後還要知道他們有沒有宿醉的症狀。最關鍵的是,每個受訪者都要在一週假期的開始、中間和尾聲接受採訪,總共三次。如此一來,學者才能記錄持續飲酒狀況之下宿醉狀況是否會隨著時間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者特別有感興趣的是飲酒量和後續宿醉程度。他們推論,如果宿醉是抑制飲酒的自然節制系統,如果宿醉是避免喝更多酒的「對抗機制」,一週間的飲酒量應該會減少、或是宿醉症狀應該變嚴重,也有可能是兩者同時出現。在這個陽光沙灘白雲、充滿酒精的派對小城,來找樂子的遊客喝進的酒量肯定都相當驚人,那我們對於宿醉又有了什麼科學新發現呢?

在一週假期的開始、中間和尾聲,這些丹麥遊客每晚的飲酒量其實差不了多少。他們每晚平均會喝進十七標準單位的酒精,大約等同於喝下十瓶標準大小的啤酒,對大多人來說絕對足以引起隔天早上的宿醉。

我得在此補充,這麼大量的酒精超過適度飲酒量,如果長期持續便會引起健康問題。大多人的飲酒量都持續不變,但是宿醉的嚴重程度卻隨著時間增加,每次採訪時平均宿醉評分都會提升。此相反證據恰好證明了根本沒有宿醉耐力這回事,我們不可能「習慣」宿醉的感覺、感受不會逐漸減輕。飲酒量不變、宿醉卻越來越難受,這結果偏向宿醉是「對抗機制」的想法,宿醉就像是身體所做出的回應,減少酒精等毒素的持續攝取量,以避免身體進一步受到傷害。

不過,這結果「偏向」對抗機制的想法並不代表能夠做為證據直接「支持」。若宿醉要成為過量飲酒有效的「對抗機制」,我們就要看看宿醉會不會對未來的飲酒習慣造成影響。陽光沙灘的遊客夜夜笙歌,每晚飲酒量並沒有受到宿醉的影響而下降。不過,近期密蘇里大學一個電子日誌的研究(請參閱Epler et al)使用了口袋型電子儀器,利用應用程式軟體要求受試者記錄下晚上喝的酒類。此應用程式也有類似鬧鐘的功能,隔天早上會吵醒他們,讓他們記錄下宿醉的跡象。

受試者於三週內隨身攜帶此電子裝置,因此學者能觀察的變數比之前的宿醉研究多了一項:兩次喝酒之間的間隔時間。如此一來,便可直接衡量宿醉是否會對後續飲酒造成影響。如果宿醉是對抗飲酒的機制,那麼若宿醉情形加重,兩次飲酒之間的間隔時間應該會加長。

在受試者所記錄的日記當中,研究員發現宿醉的確能稍微增加兩次飲酒間的間隔時間,大約六小時。不過,研究員認為此發現不太可靠,因為其實這跟飲酒習慣比較有關係。換句話說,比起宿醉的效應,多常喝酒、週幾寫下日記,其實跟飲酒間隔時間比較有關連。習慣重度飲酒的人,飲酒間隔時間便較短;週五的飲酒間隔較短、週日的飲酒間隔便較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