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要健康,壞菌愈少愈好?日本醫師:體內不只好菌、壞菌,還有這種「牆頭草」

2016-11-25 12:12

? 人氣

我長年透過腹診的方式診察患者腸道的狀態,深深覺得腸道與「某樣東西」實在非常相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所謂的「某樣東西」就是「糠床」。我們可以將黃瓜、茄子等各種蔬菜醃漬在糠床裡,使其發酵成「米糠醬菜」,做為儲糧食用,同時也引出食材的獨特風味。

在「糠床」裡發生的所謂「發酵」現象,是指運用微生物分解、改變種種有機物,將其轉化為對人體有益物質的過程。譬如,拜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alcohol fermentation)之賜,把糖分分解為酒精與二氧化碳,我們才能喝酒。「糠床」裡則是進行乳酸發酵,即乳酸菌把糖分分解,然後生成乳酸。

在這些發酵現象中的酵母菌或乳酸菌,無疑都是一種「細菌」,但與所謂的病原菌不同,是對人體有益的菌。

棲息在腸道內的腸內菌,也和存在「糠床」裡的菌一樣,會進行「發酵」。把進入體內的食物中,消化酵素無法分解的纖維或蛋白質、醣類分解後,轉換成對身體有益的物質。

因此,若「糠床」的醃漬手法夠巧妙,就能發酵成美味、有益健康的好醬菜。而就如同醃漬方法不對時,做出來的醬菜不但不好吃還對身體無益一般,腸道狀態的好壞與否,也都完全取決於身負發酵重任的腸內菌叢。

說到腸內菌叢的組成,由於最近在電視廣告中頻繁出現乳酸菌、雙叉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bifidus,又稱比菲德氏菌)等名稱,相信各位也都曾聽過「好菌」、「壞菌」的說法。

乳酸菌和雙叉乳酸桿菌是「好菌」的一種,會生成有益人體健康的物質。

另一方面,魏氏桿菌(Welch bacillus,學名為Clostridium perfringens,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大腸桿菌等則被稱為「壞菌」。當這些壞菌增加時,就會開始在體內進行有害健康的活動,譬如讓消化不完的蛋白質腐敗,產生有害毒素。而這些毒素甚至有引發癌症、促進老化的危險性。

總之,簡單來說,如果是好「糠床」就會有更多的好菌,但若是壞「糠床」,就會讓壞菌變多。

但也千萬不可以因此就覺得,那就讓所有壞菌都消失吧!

因為對人體而言,重要的是恰好的平衡。用車子來比喻的話,好菌就像是油門,壞菌就如同是煞車。就算是車子,也要巧妙地交互運用兩者,才能順暢地行駛。

而且,雖說是壞菌,但只要人是健康的,腸道保持在平衡狀態,它們就會乖乖的。它們只會在腸道失衡、好菌大幅減少時為非作歹。

再說,若壞菌是會對腸道造成重大危害的病原菌,腸道裡既存的細菌一定會設法齊力將它排除,但實際上它們是和平共存的。另一種說法是,壞菌有時會幫忙處理好菌無法趕出腸道的病原菌,而且壞菌產生的代謝物會成為好菌的食物。這種觀點是認為,好菌與壞菌其實是「好哥們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