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脈≠找大人物攀談!揭成功人士拓展人脈「高超手法」,根本不必天天應酬、蒐集名片

2019-04-10 11:52

? 人氣

建立人脈就是去找大人物攀談、天天應酬、勤勞蒐集名片?這些老方法其實作用不大......(圖/取自youtube)

建立人脈就是去找大人物攀談、天天應酬、勤勞蒐集名片?這些老方法其實作用不大......(圖/取自youtube)

同事和家人屬於經常見面的對象。至於公司以外的人(甚至是同公司但不同部門的人)則屬於第二個類別:不常見到的對象。我們的大腦通常難以把注意力放在這種對象上,而且這很合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些人把建立人脈搞得很惹人厭,若有人在研討會上頻頻觀望有哪些大人物可以攀談,誰會不討厭他呢?不過以個人經驗來說,建立人脈更常見的問題是「不盡力而為」。

許多人沒有主動去物色新工作,所以沒必要花功夫跟公司以外的人碰面。雖然這也無妨,但問題是如今很少有工作能做一輩子。其實,生活無虞的最佳定義是認識很多會這樣對你說的人:「要是你考慮換工作,先來跟我說。」若想如此,前提是別人必須知道你這個人,而且還滿喜歡你的。

值得慶幸的是,建立充足人脈不像你所想像那樣,需要有很多面對面的接觸。我是在家工作的自由工作者,並因此常有意外的驚喜。有些人在過去五年只跟我實際碰面5次左右,但我稱他們為朋友,也相信他們會稱我為朋友。重點在於以偶爾碰面之外的各種方式保持連絡,而這種連絡要成為習慣。

在這方面我聽過最好的建議是「每天主動連絡一個人」

莫莉.貝克(Molly Beck)是書籍《主動連絡》(Reach Out)的作者,5她把這稱為「主動連絡習慣」。每週五你在為下一週規畫的時候,列出五個想主動連絡的對象,這可以包括:

● 你以前見過並希望能保持連絡的對象。

● 你最近在某場合遇到並想連繫的對象。

● 朋友和同事認為你該去碰個面的對象。

● 你雖然不認識但覺得很有意思的對象。

對於最後一類需要謹慎,主動寄信去攀附名人,基本上對你跟他們都沒什麼用,但如果你讀到一本很喜歡的書,或是在雜誌、電視上看到某人說了很棒的話,對方可能很樂意收到你的回饋,並且通常會讀信─不過是否回信另當別論。

你可以一次擬出寫給這5個人的信(每封分別構思8至10分鐘),也可以每天早上寫一封。先從問候開始,然後提供某個有用的資訊,可能是對他的建議。如果你想尋求對方的建議,切記答案要是Google搜尋不到的。信可以寫得很簡單。我在2013年成了莫莉主動連絡的目標,她發現我的電子信箱,寫信感謝我轉發了她的部落格(其中提到我的一本書)。整封信件共110字,卻很有效,後來我都會關注她的動態。

她說每天主動連絡不同於一般所謂的建立人脈,「不會花很多時間」。你不用住在大城市附近,「不必找人幫忙帶孩子。只要你有網路連絡方式,明天就能開始。」如果你一年寄出250封信,對方的回覆率是四成,那就有100封回信。

你進一步跟其中20位對象交談或碰面,很多現實關係因此建立。她說:「不管怎樣,你必須一步一步來。」莫莉確實靠這招遇到她先生。他們很有系統地進行網路交友,每週至少跟一位新對象碰面,最終遇見彼此,就把其他碰面給停了。

我相信人脈高手可能會嗤之以鼻:每天才連絡一個人?他們已經從每天主動連絡畢業,如今是每天介紹自己的人脈互相認識。如果你有這項技能,那很好,不過我沒有。每個人頭腦的運作方式各異,我不太會想說:「哦,我認識貝絲,她喜歡法國藝術,瑪莉也喜歡。瑪莉要去波士頓,而貝絲就住那裡,所以我該建議她們碰個面。」像我們這種天生沒牽人脈本領的人只能盡力而為,知道有做好過沒做。

這個「有做」可能比我們想的更有用。先前我在部落格上慨嘆沒有多主動連絡建立人脈,結果有人說過去15年我為許多刊物每週至少寫一篇文章,通常每篇文章至少訪談兩個人,所以我在工作上一年至少主動連絡了100人,包括專業人士和「大人物」。認識這些人並保持連絡,再次寫關於他們的文章,談大家的書籍和計畫,這其實就是建立人脈,我只是沒有在雞尾酒派對上穿梭而已。

說到這個,若你容易因社交聚會感到焦慮,我認為「每天主動連絡一人」這習慣是最佳解方。你知道接下來十天會去連絡十個人,所以能放寬心,不再有壓力急著蒐集十張名片,在派對中沒有非做不可的事,你可以找有趣的對象愉快聊天,內容可能跟工作有關,也許只是得到好餐廳或好書推薦。

作者介紹| 蘿拉.范德康

暢銷作家,著有《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在做什麼》、《成功人士的工作心法》和《成功人士怎麼過週末》等書,與莎拉.哈特杭格一起主持播客節目《兩個世界的精華》(Best of Both Worlds)。她的TED演講「如何掌控你的空閒時間」大受歡迎,觀看次數超過700萬次。目前跟先生和四個小孩住在費城郊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采實文化《要忙,就忙得有意義:在時間永遠不夠、事情永遠做不完的年代,選擇忙什麼,比忙完所有事更重要》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