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的第二曲線:《第二曲線》選摘(3)

2016-04-20 05:10

? 人氣

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美聯社)

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美聯社)

第二曲線大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賈伯斯從各方面來看,都是很難共事的人,但他是擅於駕馭第二曲線的大師。早在麥金塔電腦尚未成功時,賈伯斯和他的創意團隊已計畫靠iPod打入音樂市場。等到iPod開始主導市場時,賈伯斯已經開始設計iPhone,在截然不同的領域推出新產品。一旦iPhone開始成功,蘋果公司隨即推出iPad。每一條曲線都在上一條曲線尚未攀上頂峰時,就開始醞釀。每一條新曲線都脫胎自上一條曲線,但又跨足截然不同的市場。這種做法表面上冒了極大風險,但對賈伯斯而言,這是很合邏輯的下一步。今天,蘋果的產品似乎形成緊密連結的大家族,但原本不是必然如此,也十分難以預料。蘋果會不會持續這種第二曲線的思維?時間會說明一切,因為第二曲線的想法並非唾手可得,必須具備想像力、直覺和本能甚於理性分析。當所有訊號和周遭每一個人都告訴你不需要這麼做時,你必須仍有足夠的膽識踏入未知領域,才能實踐第二曲線的思維。

何時開展第二曲線?

對某些人來說,退休、裁員、離婚都是可能的觸發器,但等到事情發生時才改變,很可能為時已晚。有時候,導火線是成功之後的厭倦,只因為曾經有過如此的輝煌。古典音樂家普烈文(André Previn)年輕時在好萊塢非常成功,創作許多電影配樂,後來他放棄一切轉赴英國,專心指揮樂團演出。他說,有一天早上醒來後,他想到當天該做的事,竟然絲毫不覺胃痛,於是他知道該是離開的時候了。

對企業而言,觸發器可能是收購的威脅。對政治人物而言,在野時期幾乎等於長休,是思考第二曲線的好時機。能讓我們暫時脫離舒適圈的任何事情都不啻在提醒我們,我們習慣的過往不見得能引領我們走向最好的未來。高階主管應該更常休假或暫調到不同的環境。約翰生博士(Dr. Johnson)曾說,當你置身於國外,可以把自己的國家看得更清楚。組織尤其以克服萬難、堅持到底為己任,不願走入生命終點。美國管理學者柯林斯(Jim Collins)很實用的列出組織沿著第一曲線的滑坡逐步衰敗的五階段,克里斯汀生稱之為「科技土石流」。首先是攀上曲線巔峰時成功帶來的傲慢自負;接著是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罔顧風險;之後又病急亂投醫;終於放棄掙扎;最後變得無足輕重或走向敗亡。看到那麼多組織循序漸進的走上柯林斯的衰敗五階段,真是既悲哀又耐人尋味。企業的反應

往往是不斷壓低成本,不斷重覆做同樣的事,結果創新的資源變得更加匱乏。

自我救贖的大好良機

2007至2010年的金融危機不只破壞了全球經濟,也迫使許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的優先順序,省思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生命的意義何在。組織,尤其是企業組織,也應該開始重新檢視原本的假設,質疑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是否還需要把企業規模看得如此重要。某些企業是否真的大到不能倒,只因為他們一旦倒下,可能造成巨大損害?長得更好,是不是比一味追求更大來得明智?是否只因經濟規模非常重要,就必須擁有一切?能否透過非競爭性的聯盟,達到相同的經濟規模?如此一來,我們應該如何管理和監督這類聯盟?金錢的力量是否過大?假如臉書可以自行籌資190億美元,買下可能的競爭對手,假如谷歌能運用自家財富,壟斷所有的人工智慧專家,我們是不是需要一位像羅斯福(Teddy Roosevelt)一樣的現代反托辣斯能手?在數位新世界裡,金錢能反映出真正的價值嗎?在民主政治中,我們應該放任金錢影響選民嗎?如果不能的話,打選戰的錢又要從哪兒來呢?新的時代有新的問題,而舊的藥方早已無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