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用拍電影的規格來畫漫畫 德國作者揭露驚人的作業過程

2019-02-15 20:28

? 人氣

台北國際書展邀請德國圖像小說家意許(左)與台灣漫畫家阮光民(右)進行對談。(蔡親傑攝)

台北國際書展邀請德國圖像小說家意許(左)與台灣漫畫家阮光民(右)進行對談。(蔡親傑攝)

台北國際書展來到第4天,德國主題館今日邀請德國圖像小說家阿諾・意許(Arne Jysch),與台灣漫畫家阮光民進行對談,暢聊如何將資料搜集,轉化成圖像創作,以及兩國漫畫在創作過程與形式上的差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意許此次帶來他的圖像小說《潮濕的魚》(暫譯,Der Nasse Fische),改編自作家Volker Kutscher於2008年出版的同名作品,書名是德國警察的行話,指懸而未解的謀殺案,以1920年代的柏林為背景,故事帶有犯罪、懸疑色彩,同時也細膩描繪彼時的時代氛圍,也賣出版權,改編為德語影集《巴比倫柏林》(暫譯,Babylon Berlin);阮光民是台灣知名漫畫家,作品《東華春理髮廳》、《用九柑仔店》接連被改拍為電視劇,擅長描述小地方的小故事,在日常場景裡,勾勒出平凡人的無奈與憂慮。

20190215-「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漫畫家意許專訪。(蔡親傑攝)
德國圖像小說家阿諾・意許(Arne Jysch)的圖像小說《潮濕的魚》(暫譯,Der Nasse Fische),以1920年代的柏林為背景,故事帶有犯罪、懸疑色彩,同時也細膩描繪彼時的時代氛圍。(蔡親傑攝)

將類型推理小說改編為視覺創作 作者意許費工夫

「其實這個故事沒有很正面的超級英雄,主角也是很特立獨行的人,」談起作品的調性,意許表示,他喜歡這本小說的原因,是因為它很現代,儘管是類型推理小說,但作者同時也把類型小說放到真實的歷史情境裡,並仔細考察當時的真人真事與歷史事件,因此他在2013年取得授權,並在2017年完成圖像小說,而當他知道這本小說也賣出影集版權時,一點也不減驚訝。

在定居於柏林超過20年的意許口中,1920年代的柏林「是令人著迷的黃金年代」,當時在一戰剛結束的威瑪共和裡,德國面臨著新挑戰,他的故事設定於1929年,在那個人們還不知道未來納粹將奪權,也不知道全球經濟即將大蕭條的時間點,社會上有許多新的文化型式,包含文學也有許多創新,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許多藥物、賣淫等犯罪問題。

2013年取得授權後,意許先花了一年進行縮減,把500多頁的小說縮減成不超過200頁的篇幅,進而來到資料考究,也是最為折騰的部分;儘管原著作者已對歷史素材做了大量考究,但要改編為視覺創作,仍要再做一番功課,像是過去的室內設計、時尚風格、都市場景等,才能抓住時代的氛圍。

20190215-「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漫畫家意許專訪。(蔡親傑攝)
德國圖像小說家阿諾・意許(Arne Jysch)在創作《潮濕的魚》(暫譯,Der Nasse Fische)時,先花了一年進行縮減,把500多頁的小說縮減成不超過200頁的篇幅,才來到最為折騰的資料考究部分。(蔡親傑攝)

從頭開始蒐集資料、考證 「是很享受的階段」

「我必須要自己從頭開始,這是我很享受的階段。」意許談到,這也是他第一本以數位方式畫的作品,中間搜羅的大量資料,也全都掃瞄建檔,方便尋找,他並展示自己蒐集到的老照片,指出裡頭可以看到一些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店家,或是一些當時的服裝風格,其中他特別留意,當時的人穿這樣的衣服要怎麼動作,因為使用的材質不同,照片裡就連衣服的摺痕都跟現代不一樣,如此才能知道人們穿這樣的衣服時,動起來會是怎樣的樣貌,之後再做大量的速寫練習 ,才能把各種資訊都內化,並轉化為畫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