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得被迫忍受這種悲慘的生活?:《砲彈下的渴望》選摘(1)

2016-03-31 05:20

? 人氣

一名巴勒斯坦男孩站於牆邊
無論你是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皆然,也不論你信奉猶太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我們終究都同樣是人。

我們不能忘記這些事實,因為延長占領加薩的主要戰略,就是製造原本根本不存在的分化現象。這種假想的分化現象,時常是西方國家政府「兩國方案」[8] 關切的核心議題。無論是兩個國家還是一個國家,這個爭議在中東根本無足輕重,對於巴勒斯坦或以色列來說更稱不上是個問題。這種兩國論述,根本只是在癥結的表層塗上一層厚厚的漆,讓人誤以為其實狀況大有進展。從政經層面來看,如果以色列占領加薩所投入的資本代價比利益高,他們才有可能會收手。逼迫以色列付出代價,這正是「抵制、撤資、制裁運動」(DBS) [9] 的目的;而此舉的優點,就是這種訴諸法律的方式毋需動用槍械、濫殺無辜,就能達到目的。這個辦法不涉及暴力,而在南非的先例中也確實成效卓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樂見以色列跟巴勒斯坦能夠秉持平等包容的心態,團結成一個國家。二○一五年的四月二日,佩尤研究團隊公開一份報告:《世界宗教的未來:人口成長預測,2010-2050》(The Future of World Religions: Population Growth Projections, 2010–2050 )。根據這份報告預測,到了二○五○年,將近百分之八十的猶太人口會聚集在兩個國家:以色列跟美國。

很有趣的是,直到今天,在兩個國家裡,美國人、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穆斯林、猶太人,還有基督徒,他們時常一同工作、住在同一個社區、去同一間店消費,有時甚至彼此成為朋友。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信仰群體、習俗,以及傳統。他們能夠和平共存,不用建立圍牆、檢查站,也無須使用炸彈、隔離法規,更遑論那些為了打壓,所施加於加薩以及約旦河以西居民的手段了。只有在以色列,戰爭才永不止息。綜觀上述現象,我發現問題根本不是人種、信仰,或是種族,政策才是關鍵。改變政策,才能改變動盪的現況。

唯有和平共榮,才能獲得強盛的力量。假使以色列自認受到鄰國威脅,他們就要把巴勒斯坦當作能互信互重的夥伴。只要回溯到發生於二○○○年的衝突暴動,我們就能發現,巴勒斯坦人跟以色列人曾經有過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在以色列境內上班的巴勒斯坦籍勞工,加班到晚上還是能安然返家。至少在這個時期,他們還能夠掙錢養家、維持生計。不像現在,以色列隨意侵占土地、設立禁區,緊閉國界,讓巴勒斯坦人不得不依靠國際組織以及慈善團體的救濟度日。這樣的景況,讓加薩走廊裡八成的巴勒斯坦人成了難民,還需要聯合國救濟組織的協助。正當聯合國一再呼籲以色列終止這種占領攻擊行為、也要巴勒斯坦人有所自覺時,卻不斷受到美國阻撓,甚至讓以色列打壓加薩的行動加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