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專文:只帶手提打字機一架,悽愴登機南渡

2019-02-09 06:20

? 人氣

清華大學於十三日下午砲聲緊迫宣布停課後,國共兩軍在附近地區展開搏殺,清華師生四散,有的入城避難,有的散往各地,多數仍在清華園「靜觀待變」。周邊居民於砲火中紛紛入清華園避難,空氣更趨緊張,各色人等陷於對戰爭的恐懼與慌亂之中。時清華保管小組已設城內騎河樓校友會居地,校長梅貽琦因學校經費枯竭,乘車進城設法,臨走對同事說提些款項明天一早趕回,想不到當晚電話得悉共軍已占領北平西郊各地,清華園已落其包圍圈中,師生出入已受限制,西山通西直門之大路亦遭封閉。十五日,大批共軍開始圍城,梅貽琦已無法出城,遂以電話通知,請校務會議代理校務,馮友蘭為主席,暫主持校內事務,並設法維護校產及師生安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延至十九日下午,梅貽琦接到南京「搶救學人計畫委員會」將於明天派飛機在北平東單降落,並請他組織學人登機南飛的電報。事涉緊急,許多重要事務已來不及處理,落荒於城內的清華員生亦無法安置。當天夜晚,梅貽琦匆草一書給北大的湯用彤、周炳琳、鄭天挺等人,書曰:

錫予、枚蓀、毅生諸兄惠鑒:

明日如竟走了,關於城內清華員生事宜,還須請費神照料,既愧且感。清華現在城內教員中,已囑託五位負責聯繫:許振英、陳體強、唐統一、李宗津、張肖虎。

1. 前商請北大墊備教職員借款各若干,辦法如改,按各人底薪核發十二月份薪數亦好,或尤較直捷,請酌定告張君等。

2. 如能領到三個月經費(包括學生公費),琦意學生不必發給三個月,仍照現辦法維持為妥。(有公費者以後再清結)

3. 北大如於近期上課,可否請令清華百餘學生依班系寄讀,俾得完成本期學業,則嘉惠更多矣。

臨別心緒煩亂,不盡欲言,諸友均祈代候。

弟 梅貽琦 匆啟

十二月十九日夜

這是已知梅貽琦飛南京前草就的最後一封書信,清華師生的命運自在其掛懷之中。

二十日,南京方面派出的飛機在北平東單降落,原擬由東長安街越哈德(崇文)門起飛,但因天氣霧雨交加無法行動,直等到二十一日下午一時霧開雲散,梅貽琦率領第二批政府「搶救」學人登機啟行。為數不多的送行者「目睹先生只帶手提打字機一架,別無長物,神情悽愴,默然登機。飛機越過城牆時,只見機身僅高過五六尺許,大家驚歎不已。」

當晚,梅貽琦一行抵達南京明故宮機場,前往採訪的《申報》記者連夜發出如下電訊:

政府派專機飛平救援各大學名教授之工作,因北平城內機場可資使用,已於廿一日開始,第一批教授及其眷屬等廿四人,廿一日下午五時分乘專機兩架先後飛抵京,其中有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及李書華、袁同禮、楊武之、董守義、張頤、張起鈞、顧毓珍、趙梅伯、江文錦等。專機抵達時傅斯年、陳雪屏及蔣經國等均至機場歡迎。據梅貽琦氏語記者,北平一週前確甚緊張,現已較前穩定,清華大學一度停課,現已復課,學校對於應變亦已有準備。記者詢以如北方各校之校長及教授南來,是否仍如抗戰時期相同,設立聯合大學,梅氏稱現與抗戰時期不同,另設聯大或無可能。

梅貽琦由北平南飛以及日後具體情形,從梅給夫人韓詠華信中略知大概,梅說:「起飛空場不大,跑道不長,吾們的飛機是第一次載重起飛,C47只載十四人,連行李不過半量,起飛的幾秒鐘實在擔心。聽說駕駛員是空軍選的好手,所以很順利的起飛了。五點到南京。在我們之後第二架就費些事,但亦平安到達了。現住在赤壁街三號招待所,與胡先生同住,消息較為靈通。不過來客太多,往往終日不能做事。」又說:「平津各校員生南來者人雖不多,亦有事須照料,所以成立一『聯合辦事處』,吾為主任,北洋大學張校長含英為副主任,有問題時再與胡校長等共同商量。在此人員均自一月起在南京發薪,所以清華的薪津即從一月起,不必向北大借領。」

《大學與大師》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大學與大師》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岳南,曾為編輯、台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另有《南渡北歸》、《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傳記作品十餘部。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大學與大師:一九三○至一九六○,烽火中的大學如何奠基百年教育》(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