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觀點》選戰新格局,拼立場還是拼才能?

2016-02-28 06:2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所屬的國民黨,似乎也受到拖累。根據TVBS民意調查中心在去年11月中進行的民調,有33%受訪者認為蔡英文比較有能力發展台灣經濟,高於分別有24%和11%受訪者選擇的朱立倫和宋楚瑜。前面提過的《天下》國情調查,亦反映有32.9%的受訪者認為蔡英文較能解決他們提出政府要馬上改善的項目,朱立倫和宋楚瑜分別只有14.5%和12.9%受訪者選擇。台灣智庫去年12月末的調查也顯示,在比較能促進台灣經濟成長方面,選擇民進黨的受訪者較選擇國民黨的多6.4%。

香港選舉 派內鬥爭更激烈

回到香港,現時的行政長官選舉,制度上既非普選,也不一定存在競爭,能否應用上述兩種投票理論,存有很大疑問。不過,假如有兩名或以上的親建制候選人,而市民支持對誰人當選有決定性的影響,「共識理論」或許仍有助我們理解各候選人的選舉策略。

以2012年的行政長官選舉為例,當年1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最多受訪者認為下屆行政長官首要處理的問題,乃改善貧富懸殊(27%),其次是搞好經濟(24.9%)和改善政府管治(16.7%)。當時的親建制候選人唐英年和梁振英,在這些範疇都有非常接近的立場。在經濟方面的政綱,前者提及「多元經濟,繁榮共享」,後者就提及「興旺百業」以及「共享繁榮」;在扶貧方面,前者指要訂立扶貧策略,後者提到重設扶貧委員會;在政府管治,兩人都有提及增設副司長職位。

前面「共識理論」已指出,當出現這情況時,選民在考量支持誰時,就會著眼於誰更能「做好」這些範疇,並且會考慮候選人能力、是否可信賴等因素。在行政長官選舉中,上述的「選民支持」可以理解為民意支持度。據此,候選者攻擊對手,為對手塑造一個沒有能力、不值得信賴的形象,就會成為選戰中的一個重要手段。當年特首選戰中的一個傳媒論壇上,梁振英攻擊唐英年在僭建事件中說謊、過往工作不專心,而唐英年則攻擊梁振英不肯承認錯誤、盡力與不利消息切割、將團隊功勞說成是個人功勞,以及完全不懂公共財政。

回到2016年,香港即將迎接各個不同選舉。在建制與泛民的立場戰以外,建制派內部和泛民內部,其實也有「共識議題」,參選人要站穩陣腳,始終需要向立場相近的選民展示才能,才能避免被「界刂票」 。尤其今年多個傳統大黨經歷新舊交替,香港的政治勢力版圖若然大變,我們不應感到意外。且看今次立法會補選,會否率先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註:這次立法會補選的候選人包括:劉志成、黃成智、周浩鼎、梁思豪、方國珊、梁天琦和楊岳橋。) 

*本文原刊香港智經研究中心通訊。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