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新生兒剩18.1萬的長效影響與慘況

2019-01-16 06:20

? 人氣

而除了嬰幼兒用品、婦產科等早就受影響的產業外,另一個已受衝擊但最慘烈期尚未到的是:教育產業。中小學是早就受影響,大部份都以減班、每班人數變少因應,如果新生兒數可穩定在20萬上下,未必要再作縮減。但高教則是才迎來新的衝擊─現在進入大學、研究所的學生出生時,每年新生兒數猶有30萬上下,但很快就掉到20萬左右,這代表未來台灣高教要再少掉3分之1的學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教衝擊才開始,私校與冷門科系將減少3成

現在後段班私校已有不少招生不到5成,甚至國立頂大缺乏就業市場需求的研究所,招生掛零者比比皆是,幾年內社會應該就可看到更多私校退場、更多科系裁撤。台灣有數萬名流浪博士、流浪教師,一直期待能進入學校執教,從趨勢來看,台灣高教處於持續縮減中,要找教職只會越來越難,效法「雞排博士」早早轉業方是正道。

少子化、人口紅利消失的另一個面相是:悲慘的扶養比,簡單講就是社會老化,仍在工作、有生產力的人越來越少,這些工作者要扶養的退休老人與孩子越來越多。

去年台灣的總扶養比是37.9%(白話文講就是接近3個工作人口,去扶養一個老人小孩),民國165年時,扶養比接近100%左右─即差不多一個工作人口就要養一個老人小孩,夠辛苦也夠慘吧?屆時台灣65歲老人占4成,是一個超超超高齡社會,到時整個社會與經濟是什麼景況,或許可先參考現在老人占比近3成的日本吧:日本泡沫經濟後的「失落20年」,有人就直言以「經濟老人病」名之,台灣經濟已隱然有「初老」現象。

台灣的少子化與人口快速老化問題,歷屆政府都提出各種獎勵生育政策、馬政府甚至稱此為「國安問題」,但從數字來看,效果全無,少子化依然如故。台灣如果既不能打破少子化困境、讓國人願意多生,又不願放寬移民,未來就註定要接受經濟低成長到停滯的結果,大家也只能各自作好在超超超高齡社會生存的打算與準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