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工業革命來臨 準備好迎接機器人時代了嗎?

2016-04-11 08:10

? 人氣

WEF創辦人預測,未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機器人時代。(取自推特)

WEF創辦人預測,未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機器人時代。(取自推特)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創辦人兼主席史瓦博(Klaus Schwab)日前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季刊中撰文,文內提及目前全球已正式進入第4次的工業革命,並進一步說明其可能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及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史瓦博解釋,第1次工業革命使用水及蒸氣進行機械化生產;第2次工業革命利用電力進行大規模生產;第3次工業革命的出現是基於電子及資訊科技的發展(數位科技革命);第4次工業革命則是以第3次工業革命為基礎繼續發展,但兩者最顯著的差異在於,此次工業革命更進一步將各式科技做結合,使得實體、數位與生物科技領域間的界線變得模糊。

史瓦博說,從速度(velocity)、範圍(scope)及對各式系統影響(systems impact)3個面向來看,可以說目前經歷的工業革命不在只是第3次工業革命的延續,更代表著第4次工業革命的到來。

對各國的衝擊程度不同

目前全球的創新工作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進展,與第3次工業革命以現性發展不同,第4次工業革命是以指數成長;此外,第4次工業革命在每個國家內所造成的衝擊(disruption)也是前所未見的,而它帶來改變所涉及的廣度,預示著全球生產、經營及政府管理體系將出現重大變革。

新興科技如人工智慧(AI)、機器人學(robotics)、自動車、3-D列印技術、奈米科技、生化科技、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等,都被史瓦博歸類在第4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科技發展。

對於人工智慧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隨處可見,從自動駕駛車、無人機到虛擬軟體程式。

在史瓦博的文章中,他講述了第4次工業革命可帶來的機會及挑戰,並分就其對商業、各國政府、一般人所造成的衝擊做解釋,最後在文末他對科技如何形塑未來提出寶貴見解。

機會與挑戰

史瓦博認為第4次工業革命將得以提升全世界人民的收入水平並改善生活品質。現今的科技發展讓更多新產品與新服務得以出現,而這些科技的產物進一步提高生活效率及品質,例如:我們現在可以上網訂機、車票、付款、看電影等;但他說唯一的缺點是,只有能夠負擔、取得網路的消費者才得以享受這一切。

此外,科技的創新也可為供應商創造諸多機會、提高生產效率與生產力,例如:運輸及交易成本下降、供應商能夠更有效佈局全球供應鏈,這些都可帶動新一波的經濟成長及新市場的開發。

然而,經濟學者布倫喬爾森(Erik Brynjolfssonc)和邁克菲(Andrew McAfee)指出,將伴隨第4次工業革命而來的社會隱憂便是—不平等(inequality)現象的加劇,尤其是此次工業革命將會去破壞已相當脆弱的勞動市場。

自動化生產雖然提高生產效率,但也造成低廉勞力型工作被機器取代,史瓦博認為此舉將加深勞動階級跟資本階級之間的財富差距,因為受惠科技發展的向來都是提供智力及資本的投資者、發明家及股東。史瓦博指明,他確信未來的工作市場中低技術低薪資(low-skill / low-pay)與高技術高薪資(high-skill / high-pay)的區隔只會更加明顯,促使社會關係緊繃。

他相信未來比起資本,人才(talent)才是決勝關鍵。

同時,科技發展也是薪資停滯、甚至倒退的主因之一。目前全球勞動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兩塊—高階人才、低廉勞工,導致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消失,造成中產階級逐漸萎縮;從中產階級對此一發展的不滿情緒便可略知一二。

數位科技的發展與普及也對社會發展帶來隱憂,例如:極端思想及意識形態透過網路快速傳播到世界各地。

對商業的全面衝擊

史瓦博說在與世界各國CEO和資深主管進行多次談話後,他們一致同意第4次工業革命中創新的加速及其所帶來衝擊(disruption)的快慢,是無法被完全理解及預知的,因此企業將不斷面臨突如其來的挑戰(a source of constant surprise)。

以供應端來說,新科技給予廠商一個全新提供商品及服務方式,但也使得原本存在的價值鏈受到破壞;此外,科技發展賦予新創公司得以在全球數位平台(global digital platforms)進行產品的研究、發展、行銷、銷售及通路規劃等,此舉使他們僅需在產品品質、價格、生產速度上做改進,就能輕鬆擊敗市場上現存的傳統大廠。

以需求端來說,隨著產品資訊等透明度增加、消費者參與度提高、及新型消費模式的出現,將迫使企業改變他們以往設計、銷售及傳遞商品的方式。史瓦博說,目前全球市場已走向顧客導向的發展模式,即以消費者利益為中心、改善服務消費者過程中的每一環節。

史瓦博也提到目前科技發展的一項新指標是—在科技驅使下出現的一種結合供給與需求的新型平台,如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隨選經濟(on-demand economy)。

目前風靡全球的住宿預訂軟體Airbnb便是共享經濟的成功案例;隨選經濟則是指透過行動網路等科技,達到即時、便利又快速的創新虛實整合服務。使用者透過智慧型手機與App介面作為平台,即時連上網路後,便可以進一步媒合所有的供給與需求。

史瓦博認為這類平台將可降低個人及企業製造財富的障礙,並且目前他們已經快速進入多項領域服務,如:洗衣、停車、購物、旅遊產業等。

史瓦博不諱言,從單純數位化(第3次工業革命)到結合眾多科技進行創新(第4次工業革命)的轉變,將會對全球商業發展帶來巨大衝擊,尤其集中在4個面向—消費者預期、產品改進、合作創新、企業組織形式。

數位科技將可以提高實體商品及服務的價值,而新科技的運用—資料儲存及分析,也使得資產受到更多保護,但全球數位平台及其他商業模型的出現,意謂者企業必須重新思考人才(talent)、文化及組織形態等。

對於企業可能面臨的衝突,史瓦博提醒企業領導者及資深主管必須持續關注變幻多端的市場環境,挑戰、質疑內部運作團隊提出的設想,及努力不懈地創新。

對各國政府的全面衝擊

科技及新型平台的出現,賦予人民更多參與政治的機會、進一步增加與政府互動,此外,透過這些平台,人民有更多表達意見及合作的可能;政府也因科技的進步,如普遍的監控網絡,而能增加對人民的監控及對國家數位基礎建設的掌握。

此外,新科技的出現讓政府權力不再集中,且得面臨新的競爭對象,這些都將使政府權力受到威脅。因此,目前各國政府都存在得改變舊有服務公眾、制定政策之方式的壓力;史瓦博提到,政府是否有能力因應目前情勢做調整,將是他們未來存亡關鍵,如果政府能成功改變自身體系,變得更透明、有效率,他們將得以維持競爭優勢、保住地位,但如果他們無法與時俱進,將會面臨嚴重後果。

政府應與時俱進在制定法規這塊尤其明顯。目前公共政策制定及政府決策進行,仍是沿用第2次工業革命時發展出的一套體系;這套系統允許決策者在仔細研究特定議題後,才提出必要的因應措施或適當法規,並採用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top-down approach)。

但在面對第4次工業革命發展中所帶來的快速改變及廣泛影響,此一方法已不適用;史瓦博認為各國政府因儘快朝敏捷型政府(agile government)發展,此舉意謂立法者必須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不斷調整自己、清楚理解他們在規範何事,而為了要徹底落實此點,政府及立法機關必須和企業及公民社會進行緊密合作。

史瓦博也提到第4次工業革命將會對國內、國際安全本質造成深遠影響,同時改變未來衝突發生的本質及可能性。

一直以來,戰爭和國際安全的發展就和科技創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現今也是如此。現在各國間發生的衝突有別於以往,多以混合式(hybrid)的戰爭形態出現,結合傳統戰場上的攻擊手段(空中、地面部隊)及非傳統手段(新興的網路戰),這將使得戰爭與和平、暴力與非暴力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自動化、生化武器變得更容易使用,因此個人或小規模武裝組織將能夠像國家一樣帶來具破壞性的傷亡,形塑出一種新的恐懼(new fears);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軍式科技的進步能夠幫助降低衝突的範圍及影響,例如:發展更完備的保護機制、設計能更精確鎖定目標的武器等。

對一般人的衝擊

史瓦博說,第4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不只會改變我們做事的方法,也會改變我們做為人的一切(who we are);它將影響我們對於自身認知、隱私、所有權等概念的想法,並改變我們既有的消費模式及培養技能、認識朋友的方法。

他直言,儘管我們都有意識到隱私權的重要性,但根據現今科技發展,人們逐漸失去個人隱私看來是不可避免。

對於科技改變人類生活樣貌,史瓦博以個人親身經歷為例,他說他很早就是一位科技愛好者,對科技發展充滿熱情,但有時仍會擔心科技這般勢不可擋地闖入人類生活,是否會改變一些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例如同情心及合作。

他認為目前人們和智慧型手機的關係就是一例證,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剝奪了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資產:停下來反思、和別人對話的時間。

而最引人注目的新興科技之一—人工智慧(AI),將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的定義,及再次界定人類倫理道德的界限。

形塑未來

史瓦博認為科技本身及其影響並非是不可掌控的,因此面對第4次工業革命的未來發展,每個人都有責任;他強調我們必須主動去形塑這次的工業革命,並帶領它走向一個可以反映全人類共同目標及普世價值的未來。

他也提到,全球該就科技如何影響人類生活、形塑經濟、社會、文化環境,達成一個共識。

文末,史瓦博指出,雖然第4次工業革命存在著可能使人性「機器人化(robotize)」的風險,近而剝奪人類的心及靈魂(our heart and soul),但人類本質中最獨特的創意、同理心、及管理能力仍是無法取代;他相信這些人類所具有的獨特性將能確保,人類在與科技的對抗中會永遠勝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