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兵哥宿舍到C-Lab妖怪學院!舊空間投胎 「實驗建築計畫」讓植物與建築共生

2019-01-13 14:00

? 人氣

20190112-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Waag Society藝術與科技中心,設立於古堡內,致力研究文化與科技的互動。(擷取自Google地圖)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Waag Society藝術與科技中心,設立於古堡內,致力研究文化與科技的互動。(擷取自Google地圖)

對於計畫的施行,陳宣誠指出,當初剛進駐時,建築物有些壞掉部分,都有點危險,有傾倒的疑慮,團隊最初做的,就是希望這個計畫能開始把周遭復育起來,給予新的生命,並希望所有的材料,都能夠「從這裡拆除、從這裡開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此構想為基礎,陳宣誠帶領團隊,先於C-Lab園區內,開鑿一口十米、兩口三米深的井,進行初步的地質與水文研究,得知在15公分的柏油路面下,有1公尺左右為營建廢棄物,往下為3公尺左右黏土層,以此基礎,將宿舍前柏油路面,以長條區塊切割,並移植部分園區草皮,再於其間栽種樹木,「每一棵都有做澆灌系統,所以你看那個樹幹都濕濕的,24小時都在供水。」除了植物栽種外,也搭建了數個木造平台,以及一棟組裝式的實驗性移動建築,可供未來表演、論壇等需求使用,龔卓軍也指出,這裡也舉辦過國際建築論壇,其中有一次就是在平台上進行。

20190110-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蔡親傑攝)
位於空總舊址的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許多建築年久失修。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陳宣誠帶領團隊進行實驗建築計畫,改造計畫中,陳將宿舍前柏油路面,以長條區塊切割,並移植部分園區草皮。圖為一格格切開的柏油路面與平台。(蔡親傑攝)

「我們是以空總做為開始點,思考這裡跟台北盆地的關係是什麼?」陳宣誠指出,因為這裡有非常大量的柏油路,所以造成很大的都市熱島效應,如果有機會讓這個空間的溫度降溫,是非常棒的事,搞不好會變成台北市中心降溫的心臟。

20190110-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地質探勘樣本。(蔡親傑攝)
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陳宣誠帶領團隊進行實驗建築計畫,在初期先進行初步的地質與水文研究。(蔡親傑攝)

而對於A棟軍官宿舍本體,陳宣誠帶領團隊,先將一樓原先為窗戶的部分牆壁拆除,打造成半戶外的空間,「讓陽光跟水可以進來」,並建構可供工作、開會或展覽的空間,而原先牆上的磚頭,則鋪設於地面,空隙間鋪上麻布袋、椰殼粉等填充物,在植物學家的評估下,磚頭之間,日後也將長出植物。

讓植物生長,是負育群帶聚落計畫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陳宣誠以牆角牽出的紅線指出,他們將3個樓層地板打通一個小洞,再讓這條線穿過,之後估計藤蔓植物也將攀上線,穿越整棟建築生長。

20190110-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蔡親傑攝)
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陳宣誠在執行實驗建築計畫,將A棟宿舍一樓打造成半戶外的空間,陳宣誠表示要讓「讓陽光跟水可以進來」。(蔡親傑攝)
20190110-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廢磚再利用讓植物自然生長。(蔡親傑攝)
而在實驗建築計畫中,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陳宣誠帶領團隊,將磚頭空隙鋪上麻布袋、椰殼粉等填充物,日後將長出植物。圖為廢磚再利用讓植物自然生長。(蔡親傑攝)

宿舍建築中央,原為曬衣場,在打通牆面、搭建步道與平台後,則搖身一變,一邊種植作物,一邊則是立體的半露天廚房。陳宣誠以原來封閉的曬衣場空間指出,舊空總的戶外空間,其實都是「觀賞用」,把它打開之後,希望可以做一些內外穿透的連結,立體的廚房設施也可讓人爬上爬下,「我們希望把空間的連續性的打開。」

20190110-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圖為廢磚再利用。(蔡親傑攝)
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陳宣誠,在A棟宿舍建築中央,打通牆面、搭建步道與平台,盼能達成內外穿透的連結。(蔡親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