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2):兩岸是國民黨的長項,竟也是跨不過的檻

2016-01-27 06:50

? 人氣

國民黨執政八年,過度渲染兩岸經濟紅利,如今已不受民眾信任。(取自 元器件交易網)

國民黨執政八年,過度渲染兩岸經濟紅利,如今已不受民眾信任。(取自 元器件交易網)

造成國民黨難以回到政治舞臺中央的另一個因素,是台灣民間對「兩岸關係」概念期待的翻轉,和對政黨處理兩岸關係評價標準的變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言之,經過國民黨八年的執政,和國民黨過度渲染的兩岸經濟紅利未能落實到各行各業、讓大多數台灣百姓直接「有感」的情況下,台灣民間對兩岸關係的期待,已經從「機會管理」轉化為「風險管理」。

亦即,普便輿情對於兩岸關係改善所能帶來的經濟機會、社會機會和個人發展機會,其期望值較八年前、馬英九甫當選時已明顯下降;且真正通過兩岸關係改善,促進了個人經濟機會、發展機會的受益群體,由於生活和工作重心已逐步遷移至大陸或頻繁往來於兩岸間,也越來越少在台灣的公共話語圈中表達意見,形成已受益人群的聲量越來越小,未受益人群、或基於意識形態理由不願受益人群的政治聲量越來越大的「沉默螺旋」。

目前,在台灣2300萬人口中,長居或頻繁往返於兩岸的遷徙人口據信已在150萬人以上;然而,在這次選舉中,根據台商系統的估算,實際返鄉參與投票的旅居大陸人士應該只在10萬人左右,比2014年底九合一選舉的20萬人還低。

而在過去八年間,兩岸關係迅速拉進後帶來的微觀社會摩擦,如大陸旅客湧入景區、零星發生的旅客、大陸學生與台灣當地社會的言辭衝突,又因互聯網傳播和主流媒體傳而得到放大。

其三,大陸本身製造業和科技代工業的崛起,和由台灣媒體創造的「紅色供應鏈」一詞,更給中端以下製造業和科技代工環節多已外遷至大陸的台灣產業界、投資界帶來了被趕超、被取代、被邊緣化或是被併購的緊張感與迫切感。

其四,在服務業方面,一方面服務貿易協議在台灣因政情理由遲未生效;過去國民黨大肆吹捧、渲染其行業機會前景的金融業,如台資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在大陸的拓展情況,實際上亦裹足不前。國民黨執政八年來,除了銀行、保險機構獲准赴大陸設辦事處、或極少數辦事處改掛牌為分行分公司外,並無營業擴張方面的明顯進展,遑論由大陸市場帶來營收貢獻。而其他服務行業,如文教、餐飲、連鎖加盟、餐飲等行業,大陸本身的競爭早已如火如荼,遠遠不是九零年代初中期,那個只要能掌握了速食麵技術、或是來賣賣米果就能賺得滿盆滿缽的年代。但台灣對於大陸市場的迅速發展和升級變化,總體而言,還是遲鈍的。

台資企業來陸一方面未盡能掌握本地消費習慣,二方面在各省市複製商業模式時,還需遷就各地略有不同的行政管理規章。在沿海成熟市場的一線戰區出頭困難,欲往內地二三線城區拓展時的供應鏈、人才鏈的佈局又所費不斐,常非多屬中小企業背景的台資服務業所願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