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續主導大中華股市 台商衝A股風潮暫歇

2019-01-07 09:10

? 人氣

中美貿易戰多次導致資本市場大跌,專家預料,2019年相關議題與CRS(共同申報標準)等新制,仍將主導今年企業IPO意願。(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多次導致資本市場大跌,專家預料,2019年相關議題與CRS(共同申報標準)等新制,仍將主導今年企業IPO意願。(美聯社)

過去一年,兩岸三地股市紛紛轉弱,台股更一度出現史上最大跌點,與港股雙雙從歷史高點重挫;A股走勢同樣欠佳,且受中國證監會改變審議制度影響,原本躍躍欲試準備前進a股的台商們,一一暫停了腳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展望來年,受貿易戰、香港加強吸引科技創新企業及我國實施CRS(共同申報標準)等新制影響,2019年中港台資本市場將有更多轉變,台商重整布局全球供應鏈之餘,勢必也要審視當前條件,選擇最適合的籌資環境。

效應1:嚴審發威  陸股上市案銳減

儘管中國大陸去年前3季GDP年增率仍超過6%,但在經濟轉型困境及貿易戰衝擊等諸多負面因素交相衝擊下,企業獲利銳減,台商一度趨之若騖的A股市場,尤其感受到內外交迫的考驗。統計指出,1992年中國大陸成立證券交易所迄今,去年竟然是報酬率倒數第二的1年。

A股去年有多慘烈?上證、深證指數竟率先全球回到金融海嘯時低點,全年各重挫24.6%及34.4%,整體市值蒸發17兆人民幣(約76.2兆新台幣),比台股總市值2倍還多;投資A股指數10年下來,截至去年底的報酬率,更幾乎是零!

大環境颳起強烈逆風,導致A股IPO(首次公開發行)件數明顯縮水:2018年A股共有105家企業上市,總數較前年銳減76%,籌資額也大幅減少40%。上海主板今年只有57檔新股,但去年多達214檔,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深圳中小板及創業板,一直是高本益比、股民追捧的焦點,2017年還有222家企業上市,去年僅剩48家,受創情況格外嚴重,顯示中國民企深陷風暴已非傳言,而是無可迴避的現實。

此外,中國證監會雷厲風行的改革措施,更讓急著上市籌資的企業「紛紛走避」。「2013年時,等待上市審議的企業一度多達900餘家,被戲稱為『堰塞湖』,」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涂嘉玲指出,後來經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發行審議委員會)加速審批,終於在去年底將等待家數減為278家。

涂嘉玲補充說,去年有超過3成的A股上市申請案遭退件,可見發審委員們沒打算為紓解排隊潮、放鬆立場的意思。雖然遭退件後、只須6個月即可重新排隊,但企業避免「在審議委員心裡黑掉」,造成日後籌資更加困難,多半主動收回申請,導致自行撤案公司達150家,整整較前年大增40家。

明明經濟走緩、企業需錢孔急,明明政策就是要活絡資本市場,為何中國證監會審議委員們反而和中央唱反調,更加嚴格把關?原來,跟早些年的弊案有關。

在人治色彩濃厚的A股,IPO作業曾經多次無故喊停,只要有多檔新股掛牌,場中資金分散,往往令A股下跌,此時股民會不分青紅皂白、責怪政府,進而導致政府暫停IPO審議,以「促進市場健全發展」。

在漫長等待中,哪家公司能獲評審青睞、優先上市?歷史已說明,在缺乏監督的機制內,瞞天過海的手段絕非罕見;從綠大地、萬福生科到樂視網,近年中國爆出多起IPO資料造假醜聞,涉嫌公司受罰甚輕、但獲利甚大,導致證監會從前副主席姚剛,投資人保護局長李量到主席助理張育軍,及參與評分的審議委員等,有不少高層被控收受賄賂,近年先後中箭落馬,級別最高的姚剛,一審更被判刑18年。

2017年10月上任的新一屆發審委,因此展現和以往截然不同的作風,最明顯的是,審議案被否決比率大幅提高。華爾街日報統計就發現,被本屆發審委否決的案件,占總數高達42%,相較2017年前9個月的13%,和2016年的6%,退件比率都達到以往的數倍之多。「業績波動太大的,獲利在及格邊緣的,還有營運體質欠佳的公司,通通被刷下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梁華玲觀察,

原來,為了改正審議委員有權無責、造假頻傳的亂象,中國政府向證監會使出「終身問責制」:自己同意的上市案件,後來爆發任何醜聞、假帳,哪怕已是30年前舊案,當時簽名的審議委員通通都要吃上官司,藉此嚇阻不法分子。

不過重罰也有副作用,審議委員態度日益保守,寧可通通打回票,拿放大鏡檢視一切細節,也不想背上刑責。台商的A股之路,也在改革期間受影響。

效應2關卡繞不過  台商轉戰A股風潮暫歇

過去一年,在鴻海集團的指標效應下,不僅其分拆的工業富聯,和臻鼎-KY分拆的鵬鼎控股順利登上A股,其餘如南僑控股、榮成紙業、聯電、聯德控股、巨大機械、永豐餘等公司,也紛紛傳出將子公司赴A股掛牌。但其中,榮成紙業上市申請已中止,先前遭否決的聯德控股則將發動第二波申請。

更應注意的是,以籌資271億人民幣、輕鬆成為2018年A股第一大IPO的工業富聯,本來以鴻海集團扶植的「獨角獸」聲勢,掛牌前深受矚目,孰料股價表現極不理想,以13.77元人民幣掛牌後,最低竟然跌至11.11元,截至年底跌幅已達30%。

鴻海集團分拆的子公司工業富聯、鵬鼎時代掛牌後股價差強人意,對照同樣是「獨角獸」的新股寧德時代、邁瑞醫療,表現相對不理想。(資料來源:安永)
鴻海集團分拆的子公司工業富聯、鵬鼎時代掛牌後股價差強人意,對照同樣是「獨角獸」的新股寧德時代、邁瑞醫療,表現相對不理想。(資料來源:安永)

對照同樣以獨角獸姿態上市的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掛牌以來漲幅反都在一倍以上,顯示身處行業是否享有較高評價,也是企業選擇掛牌市場時,不可忽略的現實之一。「以中國內需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應會繼續進行掛牌計畫。當然,工業富聯的上市進度只花了36天,其他台商不見得都能比照辦理」梁華玲認為。

同樣走分拆掛牌途徑,台商子公司上市申請結果為何不同?涂嘉玲指出,母子公司間的關係人交易,容易衍生利益衝突,導致在上市審議時遭質疑。「關係人交易是一條很清楚的紅線」涂嘉玲直言,發審委勢必放大檢視關係人交易的流程,「回台掛牌,反而是類似分拆案的解套選項之一」。

另一方面,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提出的「科創板」(科技創新板),正在上海交易所緊鑼密鼓籌備,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即上路,未來將透過科創板、試行股票註冊制,因此這個新平台的詢問熱度也很高。科創板能成為台商前進大陸資本市場的據點嗎?涂嘉玲態度相對保留。

「科創板目標是擁有自主專利,最好是高科技、新材料、智能製造業的相關行業龍頭,你如果是『獨角獸』,那更好!」涂嘉玲坦言,當前台商多半仍將專利、研發團隊設在台灣,盡管A股走向開放,但在上市成本遠高於台灣、被否決率也越來越高的現實考量下,台商想要符合科創板掛牌資格,恐怕還有好一段長路要走。

經過幾番劇烈動盪的2018年,展望2019年,哪些因素將主導台商步入資本市場的意願及市場?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營運長洪國田認為,是中美貿易戰進度,CRS(共同申報標準)效應,境外對台直接投資和台灣地方選舉等四大因素。

洪國田觀察,雖然生技業熱潮降溫,亦沒有大型募資案,但去年國內上市櫃家數仍是近5年新高,加上發行可轉債與現金增資金額維持一定水準,在台商及各國業者紛紛部署、轉移產能的環境中,預料高科技產業將逐步回流台灣,仍具人力需求的產業則繼續分散至東南亞各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有機會運用這個優勢,吸引更多外國中小企業來台上市籌資。

另一方面,CRS正式施行後,將在2020年與其他已生效的國家、地區落實稅務資訊自動交換,讓海外企業帳戶走向透明化。洪國田指出,目前已有不少經營有成的台商著手因應此要求,並且規劃走向資本市場;政府目前積極規劃中的「促進境外資金回國投資特別條例」若能順水推舟、藉此引導更多台商在台上市,預料國內資本市場將走出一番更新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