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舊社會巨變,中國告別不平靜的一年

2019-01-04 19:00

? 人氣

《我不是藥神》恰恰觸及中國老百姓心中「最軟那一塊」:看病難,活下來更難。(翻攝自YouTube)

《我不是藥神》恰恰觸及中國老百姓心中「最軟那一塊」:看病難,活下來更難。(翻攝自YouTube)

二○一八年的中國頗不平靜,從年初開始P2P暴雷,緊接著股市暴跌「割韭菜」,再到中美貿易戰、長春長生假疫苗事件、D&G「辱華風波」,年尾又有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除了這些掀動熱議的社會事件,許多文化議題也在過去一年裡,對中國帶來了重要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是「抖音」在年初的爆紅。一夜之間,大江南北全民皆抖音,這款app蟬聯了中國App Store單日下載量冠軍長達十六天,在十到二十五歲的大陸年輕人間更是紅到不可思議。從奶茶到美食、從草根到大V(網路上粉絲多、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抖音上的所有熱門視頻,播放量都在百萬級以上,因而也促成大量網紅的誕生。

有關部門點名低俗視頻下線

四月,抖音上還出現以佩佩豬為IP的模仿「社會人」浪潮,無數年輕人穿戴上佩佩豬的爆款服飾,帶動商家從中大賺。

無數篇分析文章從媒介的去中心化、算法、人人都能做十五秒明星等不同角度,分析這款產品的成功。即使抖音上的很多內容「沒營養」,卻依然擁有龐大受眾,中國大陸年輕人有多麼需要自我麻醉可見一斑。

騰訊視頻瞄準女團的商業潛力大舉投放資源,打造中國首檔偶像女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創造101》。(翻攝自Twitter)
騰訊視頻瞄準女團的商業潛力大舉投放資源,打造中國首檔偶像女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創造101》。(翻攝自Twitter)

一八年上半年中國網路上出現過兩波「有關部門」對藝人和網路上低俗視頻的「封殺」。先是因《中國有嘻哈》一炮走紅的歌手PGone被幾大官媒點名批評,作品也被全網下架,疑似遭到了封殺。其後,「今日頭條」、「快手」兩大平台被廣電總局發文,要求移除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等五類小視頻。而同性戀主題的小視頻也被這場整頓波及,新浪、微博一度根據《網絡安全法》,將同性戀題材的漫畫及圖文短視頻內容列為「違規」內容,後在聲援同志群體的輿論壓力下才做出讓步。八月,廣電總局的微信公號發布消息,表示繼上半年對多家視聽網站展開系列整治工作後,將對快手、抖音等公司進行罰款。

#MeToo不只是女權,更是人權運動

#MeToo運動一八年在中國的全面爆發,席捲了高校、學術界、公益界和媒體圈。這場女性反性騷擾運動的起點,是北航博士羅茜茜在微博實名舉報長江學者陳小武,在她讀博期間曾對她強姦未遂,陳小武最終被停職。其後學術界陸續出現更多實名檢舉,#MeToo浪潮也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知名公益人雷闖、著名主持人朱軍、媒體人章文都被曝光曾對女性性騷擾。而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一篇〈關於metoo〉的文章,則引發知識界的熱烈辯論。劉瑜一文表達了對#MeToo運動揭發舉報加害者的疑慮,但更多支持受害者進行網路曝光的聲音認為,在透過法律手段維權極為困難的中國現實下,用輿論譴責性侵者是一種替代選項;受害者甚至還會面臨風險,讓自己陷入侵犯名譽權的訴訟。而更深層意義上,#MeToo運動在中國真正希望抗衡的,是男權社會結構性的權力。它並不只是女權運動,更是人權運動。

北京清大副教授劉瑜發文表達對中國#MeToo揭發舉報加害者的疑慮。(翻攝自維基百科)
北京清大副教授劉瑜發文表達對中國#MeToo揭發舉報加害者的疑慮。(翻攝自維基百科)

如果說網路綜藝《創造101》改變了大陸真人秀的產業生態,應該並不誇張。這檔由騰訊視頻打造的中國首檔偶像女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透過導師訓練、任務考核等方式,從華語圈一○一名練習生中選拔出十一位成員,包裝她們以女子偶像組合的型式出道。看準商機買下韓國知名選秀節目《Produce101》版權的騰訊,請來一眾大咖藝人擔任導師,節目成功收割流量,引發粉絲狂熱追捧。

大陸女團文化此前一直遜於港台,如今瞄準女團的商業潛力大舉投放資源,整個節目所塑造及販賣的「外表美好,內心強大」,本身也是一齣使出渾身解數爭奪資源的舞台展演,頗有對現實的投射意味。

更多藝術電影出現在主流院線

一八年夏天,從《延禧攻略》到《如懿傳》,陸劇在兩岸三地帶動新一輪宮鬥劇熱潮。做為一八年的第一大爆款劇,《延禧攻略》不但網路總播放量突破一八○億,登陸香港時也拿下TVB全年最高收視。許多台灣觀眾早在八大電視台正式引進該劇前,已在愛奇藝台灣站追完全劇。女主角魏瓔珞反宮鬥套路的「底層逆襲」與敢於挑戰權威的現代感,讓《延》更像一部當代職場劇,因而契合年輕觀眾口味。

而《如懿傳》雖然妝容與調色一度遭到大陸全網吐槽,但最終網路播放量也破一五○億。與《延》相比,《如懿傳》對宮鬥劇的顛覆意義,在於其徹底否定了後宮遊戲規則,並不把女性榮寵視為終極目標。兩部宮鬥女主角以各自方式,對「後宮」的體制進行了反叛。

十二月,一篇名為〈屏幕改變的命運:兩百多所中學直播名校課程,八十八人考上清華北大〉的報導在中國網路刷屏,微信朋友圈也出現了撕裂:支持該報導的人認為,遠程教育模式可以彌合城鄉教育鴻溝,讓貧困學生獲得教育資源;但也有不少人質疑屏幕(螢幕)真能改變命運嗎?或者說中國城鄉教育的落差,能靠「開直播」就改變嗎?許多學生會在沒有互動的直播學習中掉隊,教師也面臨被邊緣化局面。輿論爭議更凸顯出大陸目前貧困地區學生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直播課堂的確可以透過技術手段,將名校課程帶進鄉村,卻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其他配套環節的匱乏。

一八年的中國電影行業在「消費降級」中迎來了新一輪洗牌,流量神話不再,新銳導演崛起。純新人導演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初贏得異常火爆的票房與口碑,其後更衍生為銀幕之外的公共議題。與此同時,更多藝術電影出現在主流院線上,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票房早早破億;而在藝術與商業間求取平衡的《影》雖未成為爆款,卻至少回歸了張藝謀的本來水準。在多家電影公司股價下跌之際,一九年的中國電影業是否會繼續面臨「寒冬」還未可知。

一八年年尾,健康媒體《丁香醫生》發布一篇揭露保健品直銷公司「權健」用偽科學謀財害命的報導,也成為這一年中國兩篇最有影響力的報導之一(另一篇是〈疫苗之王〉)。權健隨即發起輿論反撲,而《丁香醫生》的回應:「不會刪稿,對每個字負責,歡迎來告」,則感動了許多媒體人──在一八年這個中國傳統媒體「調查新聞」已經死亡的年代,能從專業角度揭露行業真相的報導愈加稀缺,就連許多紙媒也走向了終點(《北京晨報》和《法制晚報》一八年宣布停刊)。

舊的世界崩塌,新的必將誕生

一九年大陸傳統媒體勢必進一步凋敝,取而代之的將是更多自媒體及專業、細分的行業媒體。用專欄作家張豐的話說:「各個行業的『新媒體』都在崛起,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以前報紙所營造的那個『世界』已經崩塌。」但樂觀的是,即使以商業邏輯考量,許多自媒體為了「流量」,也會有揭露真相的衝動。那麼舊的世界崩塌,新的也必將誕生。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選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