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打老虎,蔣經國大快人心:《戰後70年臺灣史》選摘(2)

2016-01-01 05:30

? 人氣

一九六五年蔣經國與青聯會代表座談,進行思想訓練。(時報出版提供)

一九六五年蔣經國與青聯會代表座談,進行思想訓練。(時報出版提供)

一九七二年,「蔣經國時代」開始了。蔣經國治臺十六年,不做「反攻大陸」的美夢,而是腳踏實地,在臺灣落地生根。他的治臺方式是發展經濟、推動本土化、推動民主化等三大政策,致力改變臺灣,和平建設臺灣。結果,開創出臺灣的經濟奇蹟,也奠定了臺灣的民主根基。尤其,到了晚年,毅然宣布解除戒嚴和開放大陸探親,轉戰爭為和平,開啟兩岸的和平發展,名垂史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蔣經國(一九一○~一九八八)是蔣介石的長子,生於將軍之家,成長於憂患之世,是一位傳奇性的歷史人物。他的前半生三十九年(一九一○~一九四九)歲月在俄國和中國大陸度過深富傳奇色彩的曲折人生;他的後半生歲月也正好是三十九年(一九五○~一九八八)則在臺灣創造出輝煌騰達的偉大事業。

少年留俄,奠定樸實作風

由於孫中山晚年落實「聯俄容共」的大政策,俄國為了投桃報李,就在孫中山逝世後半年,於一九二五年在莫斯科創辦中山大學來紀念他。那時候,俄國駐廣州政治顧問鮑羅廷,從國民黨政要員的子弟中,精挑細選蔣經國等三十名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

當年十六歲的蔣經國就讀中山大學後,獲准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候補共產黨員。不料,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大舉捕殺中共黨員,觸怒了俄國政府,俄國領袖史大林惱羞成怒,強烈報復,一面下令解散國民黨在莫斯科的支部;一面又把中國的留俄學生全部驅逐出境,唯獨扣留蔣經國做為人質,以待時機來臨時,可以拿蔣經國做為政治籌碼,和蔣介石討價還價。

在史大林的老謀深算之下,蔣經國先被送進列寧格勒的紅軍軍政學校就讀,不久後,先後被派到農場當農夫、礦場當礦工,在冰天雪地裡,夜晚睡在教堂的車房內。一九三三年,蔣經國被轉派到烏拉重機械廠做苦工,由於天資聰明,表現出眾,一年後,晉升為副廠長。一九三五年,他與廠內一名女工芬娜(即蔣方良)結婚生子,育有一男一女,事業家庭兩相得意,可是仍受到俄共的嚴密監視。

蔣經國與蔣方良蔣經國於少年時期留俄,奠定其往後的樸實作風。圖為蔣經國於家庭聚會中做出為妻子洗頭狀,留下兩人珍貴的互動一景。(時報出版提供)
蔣經國與蔣方良蔣經國於少年時期留俄,奠定其往後的樸實作風。圖為蔣經國於家庭聚會中做出為妻子洗頭狀,留下兩人珍貴的互動一景。(時報出版提供)

這時,中國從一九三○年底開始,蔣介石對江西的中央共區連續發動五次勦共內戰,中共形勢岌岌可危,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一整年逃難行軍後,一九三五年才落腳陝西延安,苟延殘喘。蔣介石立刻調集大軍,大張旗鼓,準備第六次勦共內戰,以趕盡殺絕。這下子激怒了史大林,就拿蔣經國開刀,一九三六年九月,青天霹靂,蔣經國的副廠長職務突被解職,候補黨員也被撤銷,失業又失望,他親自上書史大林,情詞懇切,申請准他回國,始終石沉大海。

蔣介石思想改造,刻意培植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八歲的蔣經國回到奉化縣溪口鎮的故鄉,與別離十多年的母親溫馨重聚,共享天倫之樂。此時,蔣介石對兒子最放心不下的是,他深受共產思想薰陶,所以,對兒子的首要工作就是思想改造。他規定蔣經國每天要做功課,細細研讀《曾文正公家書》、《王陽明全集》和《孫文學說》等書,調整適應中國的道德思想,重回三民主義的思想路線。

蔣經國返鄉才四個月,就爆發七七事變,中國展開全面抗日。次年春天,結束他一年的隱居生活,奉命到江西贛州去牛刀小試,江西是昔日中共的發祥地,那時尚未淪陷於日軍手中,蔣經國在江西做過保安處少將副處長、贛州縣長等職務。他在贛南深入基層,腳踏實地,經營地方,尤其注重培養正人君子的人才,他所創辦的幹部訓練班,大門口的木牌寫著「做官的莫進來,發財的請出去」。

一九四三年元月,僅三十三歲、時值盛年的蔣經國奉命離開贛南,到重慶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這是國民黨的黨校,由蔣介石兼任校長,可見蔣介石用心良苦,刻意培植兒子在國民黨建立勢力。

隔年六月開始,日軍為了打通從中國到南洋的陸上交通線,在中國展開猛攻,華中、華南相繼淪陷,日軍直趨西南邊疆,重慶岌岌可危。蔣介石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踴躍號召青年從軍。青年軍共有八個師,是當時國軍的生力軍,蔣經國奉命擔任「青年軍總政治部主任」,實際掌控了青年軍。

抗戰勝利前夕,美、英、蘇三強簽訂《雅爾達密約》,美、英兩國答應戰後蘇聯在中國東北取得特別權益,又答應外蒙古獨立,以交換蘇聯對日宣戰,減少美軍登陸日本作戰的生命犧牲。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蔣經國奉命協助宋子文到俄國談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當年,史大林送蔣經國去農村、去礦場、去工廠,受盡折磨,此一時,彼一時;十四年後,他與史大林在談判桌上平起平坐,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折衝樽俎。時代的巨輪,推動歷史人物的起起落落。

宋美齡干涉,打不成老虎

一九四六年六月,國共內戰開始,蔣介石挾優勢兵力採取「全面進攻,速戰速決」的戰略。氣勢凌人,連戰連勝,十月中旬,蔣介石對戰局做出樂觀的估計說:「五個月內打垮共軍。」

不料,毛澤東採取「以退為進,拉長戰線」的戰略,消耗國軍的兵力和財力,內戰曠日持久以後,共軍先在東北打敗國軍,接著進軍中原,蔣介石才恍然發現當初過分低估中共的力量,原本以為短期就可獲得軍事勝利,再回過頭來解決經濟問題,沒想到戰爭愈拖愈久,而且喪師失地,問題日益嚴重。此時,國民政府才感到經濟戡亂比軍事戡亂更重要,可是為時已晚,無力回天。

為挽救經濟的全面崩潰和通貨膨脹的日益嚴重,國民政府在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內容要點為:

1.發行二十億元的「金元券」,限期以三百萬元法幣兌換一元金元券。

2.禁止人民持有黃金、白銀、銀幣及美元等,並限期兌換為金元幣。

3.限制各地物價必須停留在八月十九日的水準上,以穩定物價。

此即俗稱的「八一九防線」,為貫徹執行這項法令,政府在上海、天津、廣州等各地設置經濟管制督導員,坐鎮督導,強制推行。尤其派蔣經國到全國金融中心上海去「打老虎」,希望能以鐵腕手段穩住經濟恐慌。蔣經國帶著新贛南政治的戡建大隊人馬坐鎮上海中央銀行,施展鐵腕措施,雷厲風行,他喊出最響亮的口號是「只打老虎,不拍蒼蠅」,他的名言「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也成為傳誦一時的政治格言。

在蔣經國的鐵腕措施下,連江浙財團的臺柱—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也啷噹入獄,大快人心。可是當他要處理孔、宋財團的「楊子案」時,卻踢到鐵板。「楊子案」的要角孔令侃是宋美齡姐姐宋靄齡的大公子,當楊子公司被查封的時候,宋美齡就急急帶著孔令侃去見蔣介石,訴說委屈。結果,孔令侃很快飛到美國去了,使蔣經國受挫,有志難伸。上海民眾把他的政治口號改成了「只拍蒼蠅,不打老虎」,宋美齡干政造成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慘遭失敗的尷尬下場,功虧一簣。

陳世昌新作《戰後70年台灣史》(時報出版)
陳世昌新作《戰後70年台灣史》(時報出版)

*作者1939年出生於台南,政治大學法學碩士。曾任臺南家專講師、南臺工專教授、吳鳳工專校長、崑山科技大學教授。著有《臺灣演進史》、《中國近代史概要》、《中國近現代史精要》、《清末民初外患史》等書。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戰後70年台灣史》(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