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記者來鴻:日本人還鍾情傳真機卡式帶?

2015-11-11 06:56

? 人氣

這位員工還堅持說,當有人提議更新軟體、採納Basecamp、Dropbox一類的共享工具時,管理層不屑一顧地予以拒絕。「過度預防出現問題的辦法通常是禁止安裝新軟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情保守」

考普(Rochelle Kopp)是「日本跨文化顧問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日本商界的培訓和諮詢公司。她說,如果推客所說的是典型行為的話,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公司的生產力危機。

跨文化顧問公司在東京、硅谷都有業務。考普說,「美國員工生產力更高,因為他們可以使用最棒的技術—美國走在技術前列。」

別的國家早進歷史垃圾堆了,日本商店還在賣。(BBC中文網)
別的國家早進歷史垃圾堆了,日本商店還在賣。(BBC中文網)

考普本人也曾在一家日本大公司供職幾年。她認為,拒絕放棄模擬技術、轉而追求數位化意味著日本公司未能獲得那些提高生產力技術所能帶來的紅利。

「日本資訊技術部門無情的保守,痛恨電腦與外部世界連接。他們擔心數據失竊、駭客攻擊,這也導致他們害怕外國。」

東京一家國際化物流公司的女職員—同樣不願意透露姓名—說,「日本人在辦公室啟用任何新東西都猶猶豫豫。」

她把這種態度形容為「可以戰勝的無知」,如同奧爾德斯·倫納德·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國作家)所說的那樣,「不知道、因為我們不想知道。」

結果是,日本人雖然工作時間很長,但是非製造業的生產力在經合組織國家位居榜尾,大約只相當於美國的一半。

人非機器

福特(Martin Ford)是《機器人崛起》一書的作者。他說,你的資訊技術越先進,你就越有可能被取代。

日本人工作時間長,但生產力並不高。(BBC中文網)
日本人工作時間長,但生產力並不高。(BBC中文網)

因此,儘管日本有熱愛高科技的公開形像,商界一大部分好像仍然認可只要有可能就盡可能地用人、而不是用機器。

歸根結底,傳真總不會自己取回自己吧。

這樣盡量使用最多人手的做法也許有助於日本將失業率保持在3.4%的低水平,但同時,生產力也提不高,更不用說鼓勵創業精神了。

在從商品為基礎的經濟轉向以智力資本為基礎經濟的過程中,這樣做能阻擋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的崛起呢?看上去可能性不大。

不過,日本公司好像還是一意孤行……

(撰稿:蘇平,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