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馬習會,兩岸錯位的民間視角

2015-11-08 05:50

? 人氣

2015年11月7日馬習會,馬英九總統主持記者會(美聯社)

2015年11月7日馬習會,馬英九總統主持記者會(美聯社)

「馬習會」甫一出場,震驚世界。這將是1949年之後,66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第一次會面。雖然會面的背景較為尷尬,特別是馬英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從曾經的萬人迷,到民意支持度剩下9%,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其中經歷了頂新黑心油、2億非法政治獻金疑雲、違反程式正義調整課綱、提滿全部大法官等等,這裡不再詳述。而此次「馬習會」舉行的時間,離明年臺灣大選不到3個月,距可能執政即將執政的蔡英文上臺不到1年;隨著臺灣權力結構的改變,兩岸關係極有可能地動山搖。正所謂背景尷尬、時間敏感、前景暗淡。

不少臺灣人基於慣性思維,認為「馬習會」是給蔡英文設限,是演給國際社會看;但在我看來,這是嚴重誤判,因為這次臺灣社會所有關於「馬習會」的討論,幾乎可以不做任何修飾直接讓大陸人看到。

「馬習會」的初衷是促進兩岸交流、維持台海和平;決不是為兩岸關係設下維持現狀的底線,這不需要也沒有必要通過「馬習會」來加以確認。「馬習會」,既是表達大陸的和平意願,也是為兩岸關係即將到來的冰河期做兩手準備。「馬習會」既非為了影響臺灣選舉,也非為了平衡美國在南中國海的影響,而是提前告訴14億中國人:為了兩岸交流、台海和平,大陸已經在最大程度上釋放了善意;如果未來兩岸關係再倒退,責任不在大陸,而在可能執政即將執政的民進黨與蔡英文。

這是先禮後兵,也是以退為進。站在臺灣選舉的角度看「馬習會」,站在國際政治的角度看「馬習會」,未免也太小看中國人的智慧了。是作秀給美國人看重要,還是在臺灣這一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凝聚14億中國人的共識重要?雖非主觀意願,但或多或少會影響臺灣的選舉,也可能會讓美國人浮想聯翩,然而那都不重要。大陸和美國在南中國海爆發武裝摩擦,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在問題的複雜度和時間的緊迫性上,遠比不上臺灣問題;臺灣領導人誰上誰下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陸完成政治改革前至少保持兩岸一中的現狀,能促進兩岸交流、維持台海和平當然更好。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大陸與臺灣,兩岸民間在「馬習會」上的看法相距甚遠,卻並非因為政治制度的差異。在大陸民間,普遍認為「馬習會」是促進兩岸交流、維持台海和平,是大陸方面的善意之舉;反觀臺灣,則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馬習會」是通過馬英九個人的歷史定位為蔡英文設立框架,限制臺灣未來的可能性,並進一步質疑馬英九是否出賣了臺灣利益。

「馬習會」如果放到30年前,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只是這次小心謹慎的變成大陸人民,理性自信的換作臺灣民眾;30年的時間裡,兩岸民間對兩岸領導人會面的看法對調。是什麼讓大陸人從小心謹慎變得理性自信?是什麼讓臺灣人從理性自信變得危機意識嚴重?難道真的換位置就跟著會換腦袋?大陸經濟崛起,臺灣經濟止步不前;大陸在互聯網 創新取得先機、流行文化開始發力,臺灣HTC等傳統企業光芒不再、影視文化產業陷入衰退。雙方在交流的一開始,就知道對方的政治背景,為什麼過去不曾存在的問題,現在反而成為繼續交流的屏障?臺灣人產生這種關係不對等的不安全感,恐怕經濟收入的因素比重最大,文化的因素次之,軍事實力的因素要排到最後。而在這個過程中,大陸人逐漸學會了「去政治化」地看問題,臺灣人反倒在一些事情上變得泛政治、泛道德。

臺灣人如何消除這種關係不對等的不安全感,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不是藍綠對決。如果中止兩岸交流,就可以消除這種關係不對等的不安全感,事情則要簡單得多,但顯然並不會。大陸與臺灣的交流,要從臺灣人的角度出發;臺灣與大陸的交流,要從大陸人的角度出發;兩岸的交流,要從兩岸人民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兩岸政治人物的政治立場出發。現在的大陸人,真的不想從臺灣人身上獲得什麼好處,對你們比對自己已經好太多;你們可以不要兩岸的紅利,但請不要懷疑大陸人的真誠。兩岸議題重不重要?重要。但年金改革重不重要?轉型正義重不重要?比兩岸關係更重要的議題實在是太多了。如何理性謹慎地看待「馬習會」,讓大選的重心重新回歸經濟政策、人格與執行力的檢驗,負責任地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恐怕才是臺灣人眼下最需要做的事。

*作者為大陸人士。(按:原文中的「習馬會」,均依台灣習慣改為「馬習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