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談奧地利的教育─不要和課本一樣的答案

2018-12-23 06:20

? 人氣

在高中的德文課,她們看了大量的詩集,但是老師從來沒有叫她們背誦任何一首詩,而是要求每個人去詮釋並揣測詩中所藏的意義。這是奧地利高中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叫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Gedichtinterpretation,意為「詩的詮釋」。她們學習不同時代各個詩派的韻律、作者生平中的起伏、當時社會背景,然後來詮釋詩詞的深層意境,以及為什麼作者會寫這首詩?他在隱喻什麼?他詩中有月亮、湖泊、夜鶯,是在影射什麼嗎?哪首詩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為什麼會引起我們的共鳴?

老師的意思是要她們自己尋找答案,畢竟許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有系統的一一分析,老師則在旁邊導引。就這樣,她們讀遍了不同德語系國家(德國、奧地利、瑞士)文豪的詩集。十分有趣的是,同樣的一首詩,同樣的一個情景,竟然各個同學的「詮釋」截然不同。

反觀我們大中小學各科的教學,總是有「標準答案」,不可自作主張,畫蛇添足,否則會被扣分。例如,筆者大學時有位「國父思想」的老師,規定考試作答必須與其書中所寫的一模一樣,否則會被扣分,讓同學感到很好笑!這位老師是以前老國代,可能靠關係才有辦法在大學混到一個教職。他對自己的著作很得意,其實內容都是東抄西抄,乏善可陳,遠比我建中的三民主義老師差多了。讀「出師表」與「鴻門宴」又能培養學生自由與民主的思維嗎?何況老師常常要學生背誦!

她們的語文課本也很聰明,列出一堆情詩。她的德文老師嫌不夠,還會找流行樂的歌詞給她們讀,並且理直氣壯的說這就是我們現代人的詩,要我們寫詮釋。語文考試時,老師也會發很多首不同的詩,讓你選一首你覺得能引起你共鳴的題目去寫,往往一場筆試就只要求你詮釋一首詩。有時考試長達三、四個小時,寫到一半,沒有靈感了,還可以出去教室外面吃個麵包再回來繼續寫,實在令我們難以想像,畢竟人家考試沒有所謂標準答案,不擔心你作弊。其實歐洲許多國家的哲學考試也是如此,是考你的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而非你背了多少東西後再把它們一字不漏複印出來。

讀古文有助提升道德?(Gene思書齋。)
台灣的語文課程中經常死背課文,「能提升我們的思考力、表達力或文學素養嗎?」(資料照,Gene思書齋。)

反觀我們的語文課,除了少數古典詩詞尚可以欣賞外,文言文一堆,有必要嗎?且考試多半是是非、填充、選擇或名詞解釋,內容大都是課本的東西,只要背得滾瓜爛熟,就可得高分,連作者是哪一朝代的人,當過甚麼官,曾被貶到哪裡,都要背,實在有夠無聊。試問,背那一大堆文言文與作者背景,能提升我們的思考力、表達力或文學素養嗎?就算是國文老師,平時有常用文言文書寫與口語表達嗎?如果沒有,為何要求年輕人讀那麼多文言文?社會上那些很會寫作的人,是《古文觀止》的文言文背很多,還是世界有名的小說與散文看很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