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40年》領導人姓名、黨的領導、意識形態、政治改革……中共黨報「口頭禪」裡的中國政治變遷

2018-12-18 08:10

? 人氣

中國對媒體長期實行嚴格監管,禁止民間開辦新聞媒體。但官媒的主要身份是「黨的喉舌」,批評同級甚至上級的工作成為大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種情況下,巧妙避開「媒體」字眼的「輿論監督」一詞被提了出來。1987年,中共十三大會議報告說,要「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支持群眾批評工作中的缺點錯誤」。

90年代後期,官方媒體也走向市場化改革,很多黨媒開始辦起了都市報。儘管報禁猶在,但遍地開花的都市報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針砭時弊。

199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 朱鎔基到中央電視台視察 時說,「什麼叫以正面報導為主?是指99%都應該正面報導嗎?98%、80%就不行嗎?我看51%不也行嗎?」

2018年「公民社會」達到歷史低點

.

21世紀到來,互聯網成為中國新的輿論場。博客、微博等社交平台興起後,公民意識表達有了新高地,「公民社會」也在黨報中被越來越多地提及。

轉折點發生在2011年初,突尼斯爆發的茉莉花革命在中國也引發效仿, 多個中國城市爆發集會 ,要求開啟政改,開放新聞自由。

或許感到威脅的中國領導人,自此對「公民社會」嗤之以鼻。前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周本順甚至 撰文批「公民社會」是「西方國家設計的陷阱」

今年前11個月,與中國有關的「公民社會」僅在《人民日報》出現一次,達到歷史低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