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全球化看美中霸權對立,台灣的政經問題緣自哪裡?

2018-12-08 06:50

? 人氣

阿根廷G20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共識,美方宣布不在2019年1月1日調高關稅至25%。(AP)

阿根廷G20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共識,美方宣布不在2019年1月1日調高關稅至25%。(AP)

本月1日的阿根廷G20中,川普與習近平雙方同意貿易戰停火90天!美中霸權對立給臺灣的啟示是什麼?台灣面對未來如何思考?筆者以為,或許「全球化」的大歷史足堪參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化的地緣政治效應?美中衝突緣自全球化前後,發生關鍵性地變化,有些國家因之崛起或衰微!應從「前全球化時期」及「全球化時期」分析。 首先於(一)前全球化時期:包括(A)美國為解決越戰問題及對抗蘇聯,制訂「聯華(中國)制蘇」政策,並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開啟了中國的對外貿易。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美國將「人權」與「貿易」脫鈎,開始大量對華投資。(B)冷戰對峙下的美蘇-蘇聯因經濟不支被拖垮,美國成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而同一時間,美國何嘗不是在經濟困難下實施「新自由主義」,奉行「寬鬆的政治制度」。(C)日本在此時,卻是經濟不斷成長,將工業科技發揮極緻,所謂「日本第一」(Japan no. 1),威脅到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

20181130-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阿根廷G20峰會會面。(AP)
前全球化時期日本經濟不斷成長,威脅到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阿根廷G20峰會會面。(資料照,AP)

(二)全球化時期-日本經濟澈底垮掉:日本成功克服2次石油危機,其GDP約佔世界14%,每人平均所得超越美國達到最高水準。造成美國逼迫日圓升值2倍,但日本經濟仍然強勁。又,美國再施以要求日本開放市場,及分散生產基地,使得亞洲4小龍及中國逐次形成工業國;也造成日本的自民黨統治與冷戰終結同時結束。(B)美國成功推動美式全球化-美國利用匯差及利差,成功控制「全球金融」及高科技、軍工等產業,幾乎以逸待勞享受10年的物質豐裕年代。(C)中國成為全球化受益者-冷戰終結後,美國先後以「人權」、「反恐」、「金融危機」為名懲處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歸根究底還是在於「中國市場神話」!這個市場對歐美人士歷來就已經充滿誘惑,結果中國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美國試圖再以地緣政治方法對付。但今天的中國,畢竟已非昔日阿蒙,也擁有市場、武裝能力,和日本大不相同?!

2020年的大選是否會藍綠對決?在內部環境方面,2018的「九合一」地方選擧,儘管第3勢力佔了很大部分民意;但「白色勢力」在不組織、不主動、不論述下,終歸選民可選擇的「未來政經政策 」不多,似乎未能形成氣勢。但「白色勢力」的意象很淸楚,選舉結果揭示「經濟議題」是大家最關心的;而「統獨」議題在不迫切下留待妥善處理。

於外在環境方面,造成美中對抗的「海陸權」在臺灣海峽交會,關鍵繫於綜合國力的消長;一方若居下方,整個情勢可能完全改觀。今年5月,美國一艘軍艦在南海「航行自由」巡航,被中國海軍驅逐。9月底美國「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進入南海島礁海域,亦遭中國海軍170艦警告驅離;中美對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