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硬體新創高峰會精華紀實(上)

2018-12-05 05:50

? 人氣

「上週我們在舊金山舉辦了例行的年會,和過去幾年的年會不同地,這次年會沒有對外開放,採私人邀請模式,僅僅發了邀請函給我們投資組合裡的創辦人、Hardware Club的會員新創、我們基金的投資人以及矽谷的風險資本家朋友們,我們也將年會更名為Founders Summit,希望這個以硬體新創創辦人為中心的私人年會,能夠更加聚焦,讓參與者收穫更加豐碩」圖為示意圖。(UYAS Play頑.音響提供)

「上週我們在舊金山舉辦了例行的年會,和過去幾年的年會不同地,這次年會沒有對外開放,採私人邀請模式,僅僅發了邀請函給我們投資組合裡的創辦人、Hardware Club的會員新創、我們基金的投資人以及矽谷的風險資本家朋友們,我們也將年會更名為Founders Summit,希望這個以硬體新創創辦人為中心的私人年會,能夠更加聚焦,讓參與者收穫更加豐碩」圖為示意圖。(UYAS Play頑.音響提供)

上週我們在舊金山舉辦了例行的年會,和過去幾年的年會不同地,這次年會沒有對外開放,採私人邀請模式,僅僅發了邀請函給我們投資組合裡的創辦人、Hardware Club的會員新創、我們基金的投資人以及矽谷的風險資本家朋友們,我們也將年會更名為Founders Summit,希望這個以硬體新創創辦人為中心的私人年會,能夠更加聚焦,讓參與者收穫更加豐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合夥人Alexis Houssou為Hardware Club Founders Summit開場。(作者提供)
合夥人Alexis Houssou為Hardware Club Founders Summit開場。(作者提供)

以結果來說,這次策劃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不只與會的兩百位創業家和投資人們現場討論熱烈,許多參與者在現場和事後也都特別過來和我們致意,大力讚賞這次高峰會的進行模式、參與成員和內容。

一個有趣的證據,過去不管是我們舉辦的活動,或是我參與過的新創大會,中場的社交時間往往會讓參加者流連忘返,導致下一個座談或者演講難以準時開始,這也是新創大會全天時程難以掌握的原因。但我們這次大會的幾個中場休息後幾乎都能準時繼續下一個單元,手拿著咖啡杯熱烈交換著意見的一兩百名觀眾們在短短幾次廣播後,都能迅速回到座位,可見得座談和演講內容對他們的吸引力。

許多不克參加的朋友們事後也都詢問是否有錄影,但既然是私人年會,我們自然是沒有進行任何錄影,這也讓創辦人以及風險資本家們更能敞開心胸談論工作上的一些挑戰。

但是下面我還是避開敏感的資訊,分享一下從幾個單元裡擷取到的新創智慧。

座談會來賓由左至右Eric Klein(Lemnos)、Shelley Zhuang(11.2)、大谷俊哉(Translink)。(作者提供)
座談會來賓由左至右Eric Klein(Lemnos)、Shelley Zhuang(11.2)、大谷俊哉(Translink)。(作者提供)

開場的座談《從種子輪到A輪》由我的合夥人Alexis Houssou負責主持,與會的是硬體投資經歷豐富的三位風險資本家。包含曾經擔任Palm、RealNetworks、昇揚微系統和諾基亞高管的Lemnos合夥人Eric Klein,曾任職知名風險資本公司DFJ、後來自行創辦11.2 Capital並成功投中Cruise AutomationShelley Zhuang,以及吾友Translink Capital的創辦合夥人大谷俊哉

這三位風險資本家的主戰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的A輪,但除了Lemnos也跟我們一樣是專注硬體新創以外,11.2 Capital和Translink都是軟硬都投的風險資本公司。討論中大家聊到硬體新創和軟體新創在矽谷A輪最大的差別,在於硬體新創幾乎都需要有營收才能談A輪,不像軟體新創可以用其他成長中的KPI(活躍使用者數、下載數⋯⋯)募A輪。這也導致成長較慢的硬體新創普遍會在A輪前多一輪Pre-A輪,而且A輪的金額也多半比軟體新創低。

大家也紛紛談到,在喊泡沫喊了好幾年後,最近矽谷終於看到A輪估值開始下修,往較為符合歷史平均的估值靠攏,主要原因是股票市場的修正。換句話說,私募市場的泡沫(不管是否為真)並沒有讓投資人縮手,反而是在光天化日下的公開市場的修正讓人無可迴避。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