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台灣》起床吧!別人不吃不睡的機器兵團早已開拔

2015-09-16 06:1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的機器人發展與國際接軌

韓美日積極透過機器人產業擴展國防實力,而中國雖然目前處於研發初段班,但也動作積極。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仿製波士頓動力的 Big Dog,推出「山地四足仿生移動平台」。中國國防機構也效仿 Google 研發無人駕駛汽車。 2011 年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發的紅旗 HQ3 據說成功完成長沙至武漢長達 286 公里的道路實測。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也宣稱其「猛獅3號」在 2012 年完成了 114 公里的京津高速行駛。

中國國防機構推動著機器人研發的同時,民間機器人產業逐漸成熟。「大疆創新」(DJI)搭上近年崛起的無人空拍機商機,打造出頂級載具,讓玩家能透過相機遨遊天際,也讓該公司拿下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的七成市佔率。旗下產品「DJI Inspire 1」特色為「變形收起的起落架,讓相機 360 度無遮擋」,被紐約時報列為 2014 年引人注目的科技產品之一。今年矽谷創投公司 Accel Partners 就砸了 7500 萬美元投資大疆創新,讓該公司的市值直逼 80 億美元

臺灣機器人產業為何而發展?

「需求」確實為發明之母。日本軟銀看準高齡化社會市場,研發 Pepper 搶攻陪伴型機器人大餅;中國大疆搭上全球空拍熱潮,靠著 DJI Inspire 1 大發利市。「需求」也讓全球列強為了保家衛國,推動機器人研發。美國為了面對救災的實際需要,舉辦了一場為期 33 個月的國際機器人挑戰賽。韓國不但參加了比賽,還因為現場佈滿瓦礫,而研發出有膝關節的機器人變化款,勇奪冠軍。「需求」更讓韓國公司 DoDAAM 為了對抗強敵而創造智慧型武器,並一石二鳥地開拓了外銷市場。

然而在沒有針對具體需求的情況下推動「產業發展」,卻可能陷入東施效顰的窘境。今年 7 月,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技術處、智動協會及展覽公司展昭國際企業共同舉辦了「臺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和「全國機器人競賽」。

這場賽事分三場比賽:第一場比的是機器手臂設計,並要求參賽者用國產品組裝;第二場比賽則要求參賽隊伍用機器手臂排列骨牌、繪畫書法、及堆疊積木。在最後一場比賽中,遙控機器人在迷宮裡必須依指定曲線行動,同時閃避紙箱。從競賽的影片中,我們看到參賽的大學生們玩得很開心,但這一系列的活動對臺灣機器人產業的實際應用為何,不得而知。

然而臺灣確實有機器人產業可以補強的區塊。根據行政院的天然災害統計,臺灣近十年共有七個災害性地震;平均一年會遇上五次颱風。光在去年,天然災害出動救援人次就達四萬六千多。如果有救災型機器人,人命關天的救援工作可望更加順利。

帶領臺灣國防科技發展的中山科學研究院,目前員工八千多人,職缺名額仍上百。欲發展保家衛國的科技,除了試圖延攬頂尖的人才進入公部門這個途徑,美國 DARPA 僅聘僱 200 名員工,但善用社會現有研發能量,將資源及經費挹注於民間企業的模式,或許也具參考價值。

在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臺灣要如何急起直追,考驗我們的智慧。

*本文原刊《壯闊臺灣》,授權轉載。《壯闊台灣》提供與臺灣安全相關的國內外資訊及分析,希望國人共同理性思考國家政策,塑造和平、強壯、充滿生機的未來。歡迎來信(editor@thrivetw.org)分享你的經驗或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