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美國併吞夏威夷的「糖的陰謀」

2018-12-02 07:10

? 人氣

夏威夷王國末代女王莉莉烏歐卡拉尼。(維基百科)

夏威夷王國末代女王莉莉烏歐卡拉尼。(維基百科)

「大陸著名異議作家──王力雄在《天葬》(大塊出版社,2015/p49)這本書中以美國併吞夏威夷、之後以補辦公民公投來質疑──中國對於西藏主權的合法性,但這個說法其實是有相當爭議性的……」

南北戰爭結束,美國開始往海外擴充

美國早在1864年就已經租用位於歐胡島的珍珠港來做為海軍基地,當時就看中其位於太平洋中間的絕佳地理位置。尤其在1865年「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結束,統一後的美國國力漸漸增強,擴張主義也逐漸成形,除了傳統於拉丁美洲的活動外,往亞洲發展、尤其是發展對華貿易成為美國另一個重要國策。不同於老大哥──大英帝國早已擁有遍佈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美國人想要到達亞洲就必須橫越浩瀚無垠的太平洋。以當時的科技條件,以燃煤為主要動力來源的船隊,在遠航時必須在中途有能補給──煤炭、淡水與日常用品的港口或基地(註一)。位於太平洋與亞洲之間、成立於1810年的夏威夷(Hawaii)王國自然就成為美國覬覦的重要戰略據點。美國海軍部分析,擁有100多個大小不等火山島嶼、總面積為28,337平方公里的夏威夷群島「是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其絕佳的地理位置──既可以補給前往亞洲的美國艦隊,也可以做為防禦美國本土西岸的重要戰略基地。這也符合後來馬漢在《海軍戰略論(Naval Strategy)》中所強調的「中央位置」戰略布局。因此馬漢特別在1890年12月出刊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對美國政府喊話:「美國東西面臨兩大洋(大西洋與太平洋)。以安全考量,一定得控制自家門戶加勒比海,以及3,000英哩範圍的東太平洋。因此夏威夷對美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但馬漢也承認那時夏威夷仍不是美國領土,其內部複雜的權力爭奪將成為美國的重大國安隱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要拉攏古巴,《麥金萊關稅法案(McKinley Tariff)》特別免除美國進口古巴糖的關稅

1890年美國為了保護國內產業,頒布了由眾議員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1843~1901,1897年3月4日就任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提出的貿易關稅保護法案──《麥金萊關稅法案(McKinley Tariff)》,這法案規定,將進口商品的稅率平均提高到貨物售價的49.5%,其中對棉毛織品、鋼鐵製品、玻璃等訂定了更高的稅率。該法也授權總統在他國對美國產品徵收高額進口稅時,可報復性提高該國的某些商品(如糖、咖啡、皮革等)的進口稅,以促進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然而為了爭取當時仍為西班牙殖民地之古巴人的向心力,《麥金萊關稅法案(McKinley Tariff)》特別免除古巴向美國出口糖的關稅(零關稅)。不過為了避免衝擊美國本土糖業,美國也宣布給予本土糖廠每磅2美分的補貼。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下,驅使古巴人競相投入糖業生產的相關產業當中,糖業成為當地最重要的輸出商品,但也因為輸出市場都集中在美國,使得古巴整個經濟命脈全被美國給掌握,這雖符合美國的地緣戰略規劃,不過卻意外重擊了早在1875年1月30日因美(國)夏(威夷)兩國簽署互惠條約後,遠赴夏威夷投資農場的美國商人。話說早在1855年時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一世(1836~1891)為了解決當地長年經濟不景氣的問題,因此就與美國簽署了互惠條約,這個條約允許夏威夷生產的糖、米、咖啡、芋頭與牲畜等農畜產品得以免課關稅進入美國;而夏威夷則相對同意給與麵粉、魚類、煤、木材等美國製品的免稅優惠。但是這個條約直到 20 年後──即1875 年,才真正獲得美國國會同意通過(註二)。

夏威夷王國皇室居住的伊奧拉尼宮。(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夏威夷王國皇室居住的伊奧拉尼宮。(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為了享受關稅補助,移居於夏威夷的美國僑民開始推動美夏合併

也就是說,《麥金萊關稅法案(McKinley Tariff)》使得這些在夏威夷投資糖廠的美國蔗農,不但得不到美國政府的補貼,又必須面臨各地低價糖的競爭,逼的他們不得不密謀推翻夏威夷政府,並促成夏威夷與美國合併以享受免稅待遇。另外由於美國人在夏威夷投資種植甘蔗的農場大多聘用來自日本與中國的廉價勞工,結果導致移入當地的亞洲人總數比僑居夏威夷的白人要多了十幾倍──統計到1890年代,生活在夏威夷的日本人已經達到158,000多人,占夏威夷總人口近40%。這使得美國愈來愈擔心夏威夷會「自然」被歸併為日本或其他國家的勢力範圍內(註三)。

為了維持美國人在夏威夷的政治、經濟優勢與戰略利益,美國僑民不但在1887年成立了改革黨(the Missionary Party,後改名為「夏威夷共和黨(Hawaii Republican Party)」),甚至還由傳教士出面成立了一個全部都是白人成員的治安維持會,又稱為「檀香山步槍隊」(Honululu Rifles)。

1887年7月6日,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檀香山步槍隊」闖入了位於檀香山的伊奧拉尼皇宮,交給國王卡拉卡瓦一世(1836~1891)一部新憲法。這部新憲法大幅削弱國王的行政權力,不但立法機構可以撤銷國王所擁有的否決權,國王所有行動均須經內閣副署,貴族院成員也須以選舉方式被選出,並且加入允許非夏威夷公民投票的條款。不過為了限制數量居於優勢的亞洲人行使投票權,法案中特別加入了財產限制的規定,最後當然只剩下當地富有的夏威夷人、美國人和歐洲人擁有投票權。最重要的是,居住在夏威夷的美國公民不但可以宣誓支持新頒布的夏威夷憲法、在夏威夷行使投票權或擔任公職,但仍然保有美國國籍。這期間雖然有當地土著混血青年威爾考克斯(Robert William Kalanihiapo Wilcox,1855~1903)領導的獨立運動,但均遭親美力量的壓制。由於這部憲法是在武力威嚇下才簽屬完成的,因此夏威夷人稱這憲法為──《刺刀憲法(Bayonet Constitution)》。

莉莉烏歐卡拉妮女王(Queen Liliuokalani of Hawaii,1838~1917)在1891年1月17日繼承了她的兄長卡拉卡瓦一世的王位。在1892年舉行的選舉之中,全夏威夷僅有14,000人有投票資格,這引起了民眾的不滿。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女王決定要改修憲法。可惜當時的夏威夷已經被美國人控制,《刺刀憲法》更限制了她的權力,1893年1月16日下午5時在美國駐夏威夷公使約翰․史蒂文斯的煽動和支持下,由居住在夏威夷的美國僑民偕同美軍發動政變──當時至少有162名全副武裝的美軍在檀香山(Honolulu)登陸,其中包含一個砲兵連、一個海軍陸戰隊和兩個步兵連(註四)。為了避免爆發內戰而造成生靈塗炭,莉莉烏歐卡拉妮女王除了命令內閣大臣放棄警察局和軍營外(代表不抵抗),還提筆寫了一封措辭精準的聲明,信中強調這是投降,不是退位,她是在美國壓力下下台的(註五)。之後叛軍除了軟禁了已退位的莉莉烏歐卡拉妮女王,還立刻組成了新政府,之後更以新政府之名請求將夏威夷併入美國。夏威夷暫時進入共和國時期。當時已升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位於羅得島州新港市,成立於1884年)院長的馬漢在《夏威夷與我們未來的海上勢力》一文中特別呼籲美國政府:「兼併夏威夷不但在軍事上和經濟上都有其必要……。」海軍部也呼應馬漢的投書指出──「夏威夷是太平洋的通衢要道,與美國安全防線息息相關,也是與亞洲往來的命脈……」。但面對不斷湧入的日本移民,再加上英國、德國、日本等國拉高要共同託管夏威夷的聲浪。為避免夏威夷遭到外國的佔領,1897年6月16日,美國和夏威夷在華盛頓簽署合併條約,為此剛打贏甲午戰爭的日本特別派出「速浪艦(Namiwa)」,在夏威夷外與美國軍艦──「費城號」相互對峙,當時美國以不惜一戰的方式來告訴日本人--夏威夷的主權問題關係著美國東太平洋的安全底線。

夏威夷王國末代女王莉莉烏歐卡拉尼。(維基百科)
夏威夷王國末代女王莉莉烏歐卡拉尼。(維基百科)

由於當時日本在東北亞立足未穩,還受著俄國的強大軍事壓力。日本只能在1897年12月22日,撤回對美國合併夏威夷的抗議。隨後因緬因號在古巴的哈瓦那灣意外爆炸沉沒,結果導致「美西戰爭」爆發。「美西戰爭」結束後,美國獲得西班牙眾多位於太平洋的領地(島嶼)。1898年,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簽署決議(即「紐蘭茲決議(Newlands Resolution)」),使夏威夷共和國成為美國領土的一部分,美國也一躍成為東太平洋的新興軍事強權。1900年4月30日,美國頒布了《夏威夷組織法》(Hawaiian Organic Act),規定夏威夷領地(Territory of Hawaii,或稱為:夏威夷准州)在美國眾議院中擁有一個代表席位(眾議員)。但一直到1959年6月夏威夷才正式舉行全民公決,在美國人的規劃下,結果如預期的以17:1的比數正式成為美國的第50州。但這個公投的過程問題不少,比如美國人並未將各種政治選擇全都列於選票上,整張選票只給了一項「是否夏威夷應立即成為一個州」選項、再來則是:當時開放非夏威夷後裔與王國臣民後裔身份者投票,連駐當地美軍也可以參與投票,這使得整個公投的效力令人質疑(註六)。在240個選區裡,只有一個偏遠小島投下了反對票,因為那裡的大多數居民都是土生土長的夏威夷原住民。然1897年的夏威夷危機也讓美國警覺日本的威脅正日益強大,因此特別制定了一項對日作戰計畫,這就是日後--《橙色戰爭計畫》(War Plan Orange,簡稱:《橙色計畫》)的由來(註七)。

美國直到1993年,才由參眾兩院通過了一項決議,並由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簽署,宣布國會「代表美國人民,向夏威夷原住民,對曾於1893年1月17日推翻(政變)夏威夷王國,以及之後剝奪夏威夷原住民民族自決權一事表示歉意」。

而由於《麥金萊關稅法案(McKinley Tariff)》在美國兼併夏威夷的過程中扮演了特殊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歷史上這個法案也被稱為──「糖的陰謀」。

 

附註:

(註一)除了夏威夷外,日本也是因為這個理由而被迫開國。

參見──《維基百科》之【黑船來航】

(註二)美國人早在1830年就已經跟夏威夷王租地種植甘蔗來製糖。1855年美國與夏威夷簽署了互惠條約,同意給與夏威夷蔗糖、蜜糖、咖啡、芋頭與牲畜等夏威夷農產品的免稅進口;而夏威夷則相對同意給與麵粉、魚類、煤、木材等產品的免稅進口。但是這個條約直到 20 年後──即1875 年,才真正獲得美國國會同意通過。

參見──官大偉:《夏威夷主權運動》(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4卷第1期/2018年春季號)(作者為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註三)1871年,日本通過外交手段與夏威夷王國締結了友好條約,建立起了正式的外交關係,1881 年,當時的國王 Kalakaua 向日本明治天皇提出,使其姪女與伏見宮邦家親王王子聯姻,以建立以夏威夷與日本為首的亞洲太平洋國家聯盟的提議,唯日本因為顧忌牽動影響其與美國的關係並沒有答應…1886年3月,日本與夏威夷簽訂移民協定,大量日本移民進入夏威夷。到1890年代,生活在夏威夷的日本人已經達到158,000多人,占夏威夷總人口近40%。日本對夏威夷的影響迅速擴大,使美國感到嚴重的威脅。

參見──官大偉:《夏威夷主權運動》(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4卷第1期/2018年春季號)(作者為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註四)參見──斯蒂芬‧金澤(Stephen Kinzer/張浩譯):《顛覆︰從夏威夷到伊拉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p18。

(註五)當時女王在信中是這樣寫的:

「余,莉莉烏歐卡拉妮,得上帝眷顧,為本王國憲法下之女王。當前有人聲稱已成立本王國之臨時政府。余在此嚴正抗議彼對余本人及對夏威夷王國合法政府之所作所為。

美利堅合眾國憑藉其軍事優勢,迫余屈服。其全權公使約翰․史蒂文斯此前已令美國軍隊登陸檀香山(Honolulu,或稱:火奴魯魯)並宣佈支持上述臨時政府。

在此,為避免武裝衝突、人員傷亡,迫於上述強勢壓力,余作此抗議後,決意移交權力,直至美國政府撤銷其代表之所作所為,恢復余作為立憲君主之職權。」

參見──斯蒂芬‧金澤(Stephen Kinzer/張浩譯):《顛覆︰從夏威夷到伊拉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p23。

(註六)有學者主張,夏威夷根本不適於聯合國的「非自我統治領地」的定義,因為依國際法,夏威夷王國的政府雖被推翻,但是夏威夷王國並未讓渡其主權,且夏威夷人民是對於美國的兼併表示反對的,而 1959 年的夏威夷公民投票,並未將各種政治選擇列於選票上,只有一項「是否夏威夷應立即成為一個州」選項,並不符合聯合國規定;甚至,當時開放非夏威夷後裔與王國臣民後裔身份者投票,連美國駐軍也可投票,也都是不合國際法的作法,整個公投的效力令人質疑。

參見──官大偉:《夏威夷主權運動》(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4卷第1期/2018年春季號)(作者為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註七)參見──《維基百科》之【橘色戰爭計畫】

 

*作者於中正理工學院專科班畢,為業餘文史研究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