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歷史教學的挑戰

2018-11-11 07:00

? 人氣

但要注意到的是,社會不如想像中簡單,「事實」並不總是盡如「你」意,而歷史自然也不會只有一種面貌。「歷史」之所以看似整齊平整,也只是經過史學家的妙手蓮花而成,它不是忠實反映過去,實際上它根本難以觸及過去,更多時候,它是史家選擇他們所選,反映他們想要,書寫的過程,也是權力運作的過程,否則羅馬帝國第七軍團左邊數來第四個戰士為何沒有特別被史書拿來撰寫呢?雖然有千百萬的婦女生活在過去(在希臘、羅馬、中世紀、非洲、每周……),但其中卻只有極少數出現在歷史上,也就是歷史文本上。[18]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要再次強調,這不是要說,歷史如果流於主觀而沒有辦法有所依據,不能具備客觀真實的基礎,因此眾說紛紜、各持己見,史學為此不能成為一門學問,今後史學將不再有價值,而真實、事實也是不存在的虛無主義式結論。而是要去表達,歷史的觀點,往往與選擇的史料或是記憶、用什麼方式建構或是打算回答什麼樣的問題有關,它能反映一些事情,也具有意義,但它絕對不等於過去,好比《番社采風圖》究竟能反映多少歷史的真實一樣。[19]

歷史從來就不是靜止不動的。曾幾何時李維的羅馬史已經不再符合現代觀點下的羅馬帝國面貌,戰國時期到現在,又有誰能篤定的說孔子的真正面目是甚麼樣子?這些都一再顯示,歷史是透過不斷的推翻破壞再重生的。

總的來說,「事實」依舊是史家以至於社會大眾應該關心與追求的價值,但圍繞著歷史所建立的論述,其背後所假設的事物,不該是被忽略或是當成不證自明的存在,它並不是直接反映真實過去的管道,而這正是歷史作為教育的重要前提。時代進步的速度快到令人眼花撩亂,接收知識的管道如爆炸般的不停湧現,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環,如何將歷史的價值「究竟歷史回答了什麼問題?反映了甚麼事情?有什麼意義?」將是當代歷史教育的重要挑戰。

註釋:

[1] 教育部於107年10月26日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116490B號令訂定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頁20。

[2] 黃進興,《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台北:允晨出版,1992),頁81。

[3] 黃進興,《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台北:允晨出版,1992),頁43。

[4] 黃進興,《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台北:允晨出版,1992),頁49。

[5] 黃進興,《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台北:允晨出版,1992),頁63。

[6] 愛德華卡爾,《何謂歷史》,(台北:五南出版,2004),頁10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