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的疆界:《性的世界地圖》選摘

2018-11-13 05:10

? 人氣

「雖然許多國家紛紛在法律上邁出步伐,承認同性伴侶的身份,意味著同性戀除罪化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這不能掩蓋在大多數國家中,數百萬同性戀者的處境依舊艱難之事實,而個人或集體的恐同心態亦始終存在」。(甘岱民攝)

「雖然許多國家紛紛在法律上邁出步伐,承認同性伴侶的身份,意味著同性戀除罪化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這不能掩蓋在大多數國家中,數百萬同性戀者的處境依舊艱難之事實,而個人或集體的恐同心態亦始終存在」。(甘岱民攝)

雖然許多國家紛紛在法律上邁出步伐,承認同性伴侶的身份,意味著同性戀除罪化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這不能掩蓋在大多數國家中,數百萬同性戀者的處境依舊艱難之事實,而個人或集體的恐同心態亦始終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恐同心態無所不在

當我們說「現在很多人都能接受同性戀」,這句話其實只是人云亦云,而且有待商榷。就像在歐美國家所見,當越來越多同性戀公開現身,恐同的人也越來越隨處可見。雖然「恐同」(homophobie)這個詞彙直到1977年才出現在法語中,恐同的人想必早已存在,只是現在有了虛擬空間這塊好地方,可以輕易地匿名發表意見、傳播想法。

對同性戀的仇視首先表現在言語暴力上;雖然也有針對女同性戀的恐同,但大眾對女同性戀的態度別有不同之處。以一個美國國中生來說,平均一天之內會聽到26個仇視同性戀的字眼。其次,恐同也會導致身體上的攻擊。正因如此,直到今天大多數同性戀還是不得不隱藏自我,不論在公共空間或私人空間都一樣。他們經常被迫過著雙面人生,尤其在禁止同性性行為的國家更是如此。

同性戀仍遭打壓

立法禁止同性戀的國家約有80個。有些穆斯林國家如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甚至以死刑處罰同性戀者。即便法律沒有針對同性戀,仍可藉其它較模糊的規定(如破壞公序良俗、猥褻、違反自然之行為等)讓這些「荒淫之徒」吃上官司。在印度,對「違反自然秩序之行為」可處以鞭刑與終身監禁。在亞洲和非洲,有一些國家認為同性戀不是本國文化的產物,而是種四處傳染的西方行徑,是白人藉由傳播他們墮落的生活方式試圖強加的。

也許有人將同性戀視為一種新殖民主義的入侵手段,但這是過度想像的結果。雖然大體而言同性戀在西方社會已漸漸不再列入犯罪,還是有幾個國家繼續歧視這些「性少數」,尤其是東歐國家。例如,88%的波蘭人還是認為同性戀「違反自然」。同性戀者遭受壓抑的情形與宗教勢力或民主化程度有相關性(或兩種因素同時具備),則是共通的現象。此外,仇視同性戀、汙名化同性戀還能充作社會挫敗感的出口,在一些貧窮揮之不去的國家,政府甚至於鼓勵和利用恐同心態,許多非洲國家都是如此,辛巴威即是一例。

如是說

美國青少年自殺案件中有30%的行為人是同性戀少年。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0。

擴大疆界

同性戀者的權利在許多國家已進步不少,北歐國家是其中的先驅。丹麥早在1930年起便陸續廢除刑法對同性戀的相關罰則,並在1989年成為世界第一個立法承認同性伴侶的國家。時至今日,已有二十幾個國家承認同性伴侶關係,但不一定同時承認收養子女和進行人工生殖的權利。此外,南非和阿根廷這些國家對同性戀的保障迭有進展,義大利等國卻無意與時俱進,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既有印象。

不過,即使政府主張改革,恐同心態仍然是文化和教育上的一大難題,往往不是靠法律就能消除的。舉例來說,南非許多大城市的市郊都有聚居著中下階層人口的「聚落」(township),而在聚落中,那些針對女同志且帶有懲罰意味的強暴行為,不是通過同性婚姻法就能改變的。即使在歐美社會,同性戀者在生活空間和社會身份上亦未獲得全面的承認,他們經常只能聚集在幾個大都市,舊金山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舊金山市長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四千對同性伴侶的證婚。

20181106-世界同性戀立法概況。(作者提供)
世界同性戀立法概況。(作者提供)
20181106-加州「八號提案」公投結果。(作者提供)
加州「八號提案」公投結果。(作者提供)
20181106-法國的恐同現象。(作者提供)
法國的恐同現象。(作者提供)
20181106-《性的世界地圖》書封。(無境文化出版社提供)
《性的世界地圖》書封。(無境文化出版社提供)

*作者娜汀.卡坦(Nadine Cattan)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的地理研究計畫主持人,也是巴黎「地理與城市共同研究單位」(UMR Géographie-cités)的主持人。卡坦致力於研究如何分析都會空間的互動關係。她所推動的各項研究,目的都在了解人們的移動與交流如何改變社會與空間之關係,性別則是一貫的觀察重點。曾出版的著作有《歐洲的城市與網絡:多中心觀點之批判取徑》(Cities and Network in Europe. A Critical Approach of Polycentrism,John Libbey Eurotex,2007)。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