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唯一獨立公投》遙望1萬8000公里外的法國本土,新喀里多尼亞人民做出關鍵抉擇……

2018-11-04 19:15

? 人氣

2018年11月4日,法國南太平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舉行獨立公投(AP)

2018年11月4日,法國南太平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舉行獨立公投(AP)

法國南太平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4日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法國、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是今年全世界唯一的一場獨立公投,投票率高達7成5,結果一如選前民調:對於「你是否贊成新喀里多尼亞獲得完整主權,成為獨立國家?」這個問題,近6成新喀里多尼亞人民回答「反對」,決定留在法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位處澳洲、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之間,距離法國本土約1萬8000公里,由大島(Grande Terre)與多座群島、小島組成,總面積約1萬8576平方公里(台灣的一半),人口近27萬人(相當於嘉義市),超過1/3聚居在首都奴美亞(Nouméa),經濟主要仰賴島上的鎳礦與母國法國每年約13億歐元(新台幣460億元)的鉅額援助。

支持獨立的民眾認為,新喀里多尼亞165年來遭到法國殖民、剝削,島上原住民卻未享有經濟利益。新喀里多尼亞註冊選民約17萬4000人,4日的投票率高達75%,但是有超過6成的選民繼續作為法國的海外屬地(les Outre-mer)。儘管如此,依據雙邊協議,新喀里多尼亞還可以在2020年、2022年再度舉行獨立公投。

2018年11月4日,法國南太平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舉行獨立公投(AP)
2018年11月4日,法國南太平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舉行獨立公投,「NON」為反對,「OUI」為贊成(AP)

19世紀淪為法國民地 大批罪犯流放至此 

英國探險家庫克(James Cook)在第2次探索南太平洋的航程中,於1774年「發現」新喀里多尼亞,「喀里多尼亞」(Caledonia)是拉丁語的「蘇格蘭」,當地東北部的風景讓庫克想起蘇格蘭,因此命名為「新喀里多尼亞」──「新蘇格蘭」。

1853年,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併吞新喀里多尼亞為殖民地,1864年再成為罪犯、政治犯的流放地,直到1897年流放政策結束時,法國總計將2萬2000人流放到新喀里多尼亞,一度為當時法國海外流放囚犯最多的殖民地。

原住民屢次流血反抗法國 兩度簽協定和平解決

法國除了利用遙遠的新喀里多尼亞流放囚犯,法國國營公司「SLN」也從1880年開始在當地開採鎳礦,並募集來自日本、荷屬東印度(今印尼)、法屬印度支那(今中南半島)等移民,進入新喀里多尼亞挖掘鎳礦。

然而法國當時卻不准原住民卡納克人(Kanak)參與採礦,只能在保留區內部活動,將其排除在主要經濟活動之外。卡納克人多次向法國發動游擊戰,仍無法撼動法國殖民霸權。

新喀里多尼亞在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屬地,1953年起,所有新喀里多尼亞人都獲得法國公民身份。1969至1972年間,歐洲人及來自玻里尼西亞(Polynesian)島群的族裔不斷增加,屬於美拉尼西亞(Melanesian)島群的卡納克人反而成了少數。1976至1988年間,卡納克人獨立運動與法國政府之間的衝突更加劇烈。1984年,500名卡納克激進戰士衝入生產鎳礦的習歐(Thio),展開為期4年的內戰,造成至少80人死亡。1988年6月,獨派與統派雙方在巴黎簽訂《馬提尼翁協定》(Accords de Matignon),才轉趨和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