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抨擊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所為何來?

2015-07-03 05:50

? 人氣

同樣的,關於住院時每位醫護人員照顧的床數,門診時每一診可以看診的患者人數之限制...等等,如果和信醫院在這些地方是言行一致的,那麼長年堅持這種主張的該院院長被「封聖」的這件事情,尤其相對於其他醫院的作法以及如今越來越嚴重的醫病緊張,又該怎麼看待的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不知和信的抨擊者到底如何看待。但拿「醫聖」一說放在他們的文章中,對於這麼多年來,和信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治癌中心醫院」?它的經營者,它的醫療團隊,職員...是否依著他們主張的原則去做好他們的工作?他們哪些地方足以叫台灣的其他醫療機構稱讚,而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批評的...這些關於這個醫院以及當中的工作人員一直到這個事件發生之前的種種,顯然都不在這些作者的關切中;自然,在這次的事件中其經營者的應對方法是否與他們一貫對於醫療的態度前後一致,更是無所謂了。那麼,接著的「以人廢言」已經完全不叫人意外。

我要先聲明一下,缺乏急救醫療的專業以及對於和信內部的組織分工之全盤理解,我認為,對於該院經營者在這次事件中的應對方式之對錯,和信醫院內部的醫療及行政人員的檢討批判才應該是被期待有答案的地方!我在這裡要提出來商榷的,是在對於這樣一個事件,在公共討論容許的範圍,那些可以理性辯論之處。包含那論述產生的方式以及這樣產生的論述之危險。

我說這些作者「以人廢言」,因為他們對於該院近日之說明,理應可以一定程度釋疑之處視而不見。同時有些還毫無原則的運用抨擊武器。後者,以楊索【醫聖,條文是死的,人是活的】這篇文章為例。我雖不至於猜想那是刻意的扭曲,結果卻一樣叫人吃驚:作者珍而重之的註明「和信不要『自找麻煩』」是「(柯文哲語)」!然而,我們看到柯文哲對於此事的發言,如同「關鍵評論」上的報導。其說法是:

「有醫界認為,只要有基礎設備和護理師、醫生都可以處理基本的燒燙傷病患,和信的問題出在哪?柯文哲說,如果平常沒有在收,收進去還要再轉院,台語就叫做「牙給」(意指多此一舉)。比較理想的情況應該是EOC(緊急醫療應變中心)一開始就把病人送到該去的地方,這是最理想的。」

其他幾個媒體的報導,語意大致相同,所以風傳媒下的標題是「八仙爆炸案》為和信緩頰 柯文哲:送去又要轉院,多此一舉」到了楊文中,那語意不但不是緩頰,簡直像是柯文哲在諷刺和信醫院獨善其身!難道是柯文哲在別的採訪說的,而我們忽略了?否則,這實在不是文字工作者應該出現的錯誤!

因為這樣的立場與態度,所以一些很根本的事實這些作者也視若無睹。比如和信不是急救責任醫院這件事、比如對重症病人轉院的風險、比如和信醫院是個「癌症治療中心醫院」,他們治療的對象一樣是在與死神搏鬥...在五百多人受傷,怵目驚心的意外悲劇之中,不討論台灣重大意外急救醫療體系的問題、不是關心轉診機制,燒燙傷病床缺乏的問題、不是各個公共安全或是醫療主管機關是否失職的問題...這些作者全力抨擊的,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跟該院院長。

這樣的議論方式,我認為有一個更大的危險,一個近年來在台灣的輿論產生過程中常見的危險;而這也許才是我覺得需要寫這篇東西的地方。那就是常常,一些想當然耳的意見,在強烈的義憤填膺中,迫使人們放棄「專業」的思考;有時,甚至因此造成更大的悲劇。我想到的是八八風災中墜落的救難直升機,在規定不宜起飛的天候下,為了救災,失事墜毀。我想到的是桃園六名消防員的喪生...這些巨大的不幸都是「專業」的思考會要他們去避免的;然而,讓他們行動的當下放棄「專業」思考的,又是哪些原因呢?抨擊和信的一些文章中認為和信的「應該如何如何」,認為醫院醫生就該怎樣怎樣...我認為是很危險的。除了想當然耳的意見,他們又常常以洪浩雲醫師的投書意見來非難和信醫院;然而對於與洪醫師相左的醫療工作者看法,為何又視若無睹了呢?

面對悲劇,面對共同的哀傷,義憤填膺的情緒,幾乎是一種必要。但是義憤填膺之後呢?如果根本找錯對象,那就連從悲痛中記取教訓而避免同樣悲劇再發生的機會都失去了。

*作者為台北市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