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宜芳專欄:牛肉麵與羊肉湯

2018-10-21 06:20

? 人氣

媽媽便當菜「不像外省菜混來混去」

可能在我們那個純女生的「好班」(彼時按入學成績分班),我和她都有些和環境格格不入的孤單感,我是性格有點古怪、不大會和人相處的「永遠第一名」,她是少數成績特別好的外省同學,於是愈走愈親近。中午時,我們一起吃便當,我的便當菜是滷肉、滷蛋、煎魚、高麗菜,她通常是各式各樣豬肉絲、牛肉絲,青椒肉絲、豆乾肉絲、榨菜肉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基明飯桌方形蛋照。(王友志@facebook)
作者的母親說,台灣菜總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肉就是肉,菜就是菜,「不會像她們外省菜混來混去」。圖為台南基明飯桌店內照。(王友志@facebook)

我回家形容她的便當菜色給媽媽,建議她不妨試一下,媽媽相當不以為然,皺著眉頭說,台灣菜總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肉就是肉,菜就是菜,「不會像她們外省菜混來混去」。

青春期的我,如此渴望離開小鎮。路上走著,阿伯、阿嬸、阿公、阿姑……,一路叫不停。在那裡,人人都熟識,人人都知道彼此的身家背景。可憐的妳有個早死的賭鬼老爸,幸好妳爭氣,成績好。妳的媽媽很了不起,北部小姐嫁到南部來,守寡帶兩個小孩又沒再嫁,真不容易,就是脾氣有點躁,常常對公婆大呼小叫。妳簡直是活生生「歹竹出好筍」的勵志故事。我總是微笑,客氣和所有人打招呼。小鎮沒有不好,但很早很早就知道,那不是我能待上一輩子的地方。

我渴望逃離。一天又一天,逃進閱讀的世界裡。讀遍所有能借到的東方出版社小說,媽媽所有的《皇冠雜誌》、瓊瑤小說,再然後是台北表姊借我的白先勇、陳若曦、黃春明。白天是乖乖上課、補習、成績第一的好學生,家族的驕傲和媽媽的希望,夜晚是瘋狂閱讀、大膽作夢的內心叛逆少女。

咬下第一口牛肉,我已永離故鄉

終於,十五歲那年,穿上綠制服,名正言順離開小鎮,來到台北。從此以後,沒再吃過一碗當歸羊肉湯。

或許在桃源街咬下第一口燒得軟爛的牛肉時,我已永遠離開了故鄉。

*作者曾任天下文化執行副總編輯、時報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本文原刋《新新聞》1650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宜芳 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