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介民專文(上):與缺乏安全感的強國為鄰

2018-10-10 06:20

? 人氣

中國在東南亞與南亞也大有斬獲,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鋪排,中國在這些國家影響力日增。以馬來西亞為例,在納吉主政下,打「對中經濟牌」,積極引進中資進入馬國,與大馬國內資本分享基礎建設的利益。但馬國2018年大選發生了歷史性的政黨輪替,馬哈迪上任後,暫時終止了造價超過百億美元的新隆高鐵(連結新加坡與吉隆坡),也正在重新評估其他與中國合作的項目。大馬新政局對中國「一帶一路」在東南亞的布局帶來莫大衝擊。最近,中國在巴基斯坦也提到鐵板,而巴基斯坦是中國在南亞最重要的盟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特色的安全政策

根據本書的觀點,處在全球化環境底下,中國仍然是一個「相對弱勢者」,中國確實在快速崛起,但是從周邊諸國到世界強權都在警戒著這個國家。雖然中國迄今仍無能力挑戰美國作為「世界警察」的霸權,但是這個區域強權,卻可以對它周邊國家(即第二環國家,包括台灣)、弱小民族(第一環內的「邊疆」民族)、城邦(新歸併的領土如港澳),帶來巨大的、立即的衝擊。給周邊帶來的威脅,在中南海領導者眼中,卻是保障其國家安全、領土完整的必要措施。

中國發展的前景寬闊卻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歸根究底,中國仍是一個「尚未滿足的強權」。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參與全球化的生產,壓低工資,使經濟力騰飛,對美國高額貿易順差,同時又以巨量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因此實際上是在「補貼美國的消費者」。這一切都發生在「美元霸權」的全球化過程。看似複雜的政治經濟關係,其實就是:中國賒賬給美國,成為債主。但從雙方軍事力量對比來看,中國這個債主不但貧血,肌肉也不夠發達。因此,美中兩國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捆綁在一塊而產生共同脆弱性;除此之外,中國也怕被變相賴帳、美元資產貶值。恐懼、自保、加上國力提升產生的自信心,使得近年來中國官員與學者喊出「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像美國一樣,「把人民幣當作一種世界儲備貨幣來印」。「尚未滿足的強權」這句話,可以在強權興起的歷史故事中找到迴聲。十九世紀,普魯士—德意志國開疆擴土的過程,使其周邊鄰國心生警戒,對這個「尚未飽足的國家」展開圍堵,歐洲強權進入軍備競賽,最後以世界大戰收場。

第一夫人蜜雪兒在中國長城上擁抱著女兒瑪麗亞(Malia)與莎夏(Sasha)。(取自White House)
中國長城同時代表著中國的軟弱與實力。(資料照,取自White House)

本書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長城,同時表徵了軟弱與實力,可謂「中國特色」的防衛工程。為了克服國內外的安全憂慮,除了傳統意義的國防戰備,中國早就使用龐大經費,發展、購買高科技建造「新長城」,以因應全球化時代的可能入侵者。充裕的國家財政也讓政府有能力採購高端設備、供養一支人員龐大的「網軍」。「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的建構已經累積十幾年的經驗,它用來監控、過濾網路上的通訊言論,進行各種干擾、阻斷與遮蔽。有趣的是,民間針對國家的網路監控,也發展出各種翻牆技術與破網軟體。相互角力的結果,也激發中國政府不斷強化網路審查技術與「法制」措施。2012年,人大立法規定「網路實名制」;之後不斷增修法規,強化「網路安全」。從2018年開始,中國政府禁止國內公司提供VPN服務,以致中國網民翻牆變成更加困難。中國政府也採用人臉辨識監視系統;在手機內安裝監控應用軟體等措施來布建對社會的全面監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