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彰化有了文學館?!

2015-06-12 06:00

? 人氣

日治時期台南州廳所在的台灣文學館是最有規模的文學館。(阿文/維基百科)

日治時期台南州廳所在的台灣文學館是最有規模的文學館。(阿文/維基百科)

彰化市公所最近利用彰化市立圖書館原本閒置不用的一樓西區,重新規劃、設計彰化文學館,並正式落成啟用,蔚為地方盛事。市長邱建富希望它能深入探討彰化文學作家生命史、作品,並結合圖書館資源,推廣彰化文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彰化文學館開館後,立刻有文化界人士指出,展示的文學家清一色是男性,未見李昂、施叔青、邱妙津等彰化縣籍知名女作家。《聯合報》報導逕以「彰化文學館 女作家『從缺』惹議」為題,批判彰化文學館的「重男輕女」。

彰化文學館開館展覽沒有縣籍女作家,所凸顯的不是性別歧視或「重男輕女」的問題,在性別平權的時代,沒有人敢輕忽女性,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彰化市公所在推動文學館計畫時,觀念是否清楚?開館前有無作過嚴密的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建立詳實的作家檔案?展示策略為何?有沒有中長程計畫?是否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

彰化文學館。(取自官網)
彰化文學館,清一色是男性作家。(取自官網)

市長與公所推廣文學值得鼓勵,但建置一座文學館涉及層面極廣,縣轄市級的文學館,資源有限,如何運作?彰化的市長、縣長大約跟許多設置藝文措施的縣市長一樣,往往以為建館、開館,正式營運便大功告成。

文學之所以為文學,不僅是表達作家內心情感,也能反映國家、民族的政治、歷史背景,以及區域、社群的文化傳承。作家是「趴趴走」的人,他們的作品刊載在報章雜誌或擺放在抽屜中,容易流散,文學館正好扮演了博物館、資料中心的角色,透過典藏、展示與教育功能,打破時空與族群限制,把作家的人格典範、作品價值與時代意義保存下來,進而發揚成為當代人的文學養分。

古早,文學屬於文人雅士的志業,是有階級性的,有關文學的研究,都是作家本人及大學文學系所的事。作家的作品不論是現代文學或傳統文學,都是以文會友、相互砥礪的媒介,但也脫離不了在地性格與生活體驗。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國移動成為一種風尚,觀光產業順勢崛起,旅行漸漸轉變為「尋找異地風光背後的人物誌」、「跟著文學家旅行」的知性活動與旅遊路線,文學因而成為城市行銷的「品牌」之一。

國際間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文學館,德國南方小城──馬爾巴赫的席勒故居博物館,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文學館的濫觴。馬爾巴赫位於德意志歷史重鎮司徒加特北方二十公里處,在席勒逝世(1805)多年後,當地居民成立「席勒協會」,集資買下這位大文豪出生時的故居進行整修,並藉席勒百歲誕辰,正式對外開放。

席勒故居的文學館。(圖庫)
席勒故居的文學館。(圖庫)

再以日本來說,光是東京都內的文學館,或是文學藝術相關紀念館、圖書館等,就有八、九十座。往東京都三鷹市宮崎駿美術館的路上(風之散步道)會經過劇作家山本有三紀念館,係運用山本舊宅邸改造而成,還有一處太宰治的文學現場,是太宰治曾經生活住宿過的「伊勢元酒店」原址,在二○○九年太宰治誕辰百年紀念,三鷹市與當地市民在現址大樓的一樓成立「太宰治文學沙龍」,展示相關資料。

大宰治文學沙龍。(取自官網)
大宰治文學沙龍。(取自官網)

彰化文學館初期展示的文學家,有從日治時參加台灣總督府「揚文會」的傳統文人吳德功、新文學運動家賴和、兼具傳統與現代創作的陳虛谷與楊守愚、現代詩人林亨泰與錦連等等在台灣文學占重要席位的前輩作家。另外,也把長期致力在地文學報導、創作的康原,以及台灣民主運動先驅、寫過台灣民主國歷史小說的美麗島健將姚嘉文,名列其中,八位作家的重要性其實不一。

彰化市長說,彰化文學家很多,文學館分期增加展覽規模,第一期介紹居住彰化市或曾在此求學、工作等,跟彰化市淵源較深的文學家,往後將逐漸蒐羅彰化市以外的縣籍文學家,李昂、吳晟等作家都會被列入……,重點是彰化文學館有無整體規劃與施行步驟,是不是且戰且走,隨機典藏作家作品?

彰化文學館所要典藏的對象究竟是彰化市文學家?還是涵蓋整個彰化縣?如果侷限彰化市,除了在這裡出生、設籍,求學、工作者,外地人要求學、工作多久,才具彰化市作家的資格?歷年任教於彰中、彰女、彰化師大,有寫作習慣的作家不知凡幾,篩選的標準為何?彰中畢業的旅日作家王孝廉,或在彰師大任教的林明德算不算?

近年台灣各地的大小文學館或作家紀念館紛紛出現,許多文學館運用具歷史或文化意義的閒置空間。定位最高、最具規模,也最具文學象徵意義的,非國家台灣文學館莫屬,它是就日治時期台南州廳的歷史空間重作規劃與利用。地方政府建置的文學館,有宜蘭文學館、台中文學館、高雄文學館、南投文學資料館……等。宜蘭文學館運用歷史建築「舊農校校長宿舍」及「舊主祕公館」,具有日式宿舍及庭園的氛圍;台中文學館則是有八十餘年歷史的日治時期警察宿舍群,旁邊並有文學景觀公園。以作家個人作品為名的文學館規模雖小,定位清楚,以地方為名者,其展示或蒐集的方向是以出生或居住在當地的文學家為主?還是作品與當地有關者?

台北市有委外經營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在郝市長時代又規劃成立台北文學館,運用圓山閒置的空間如圓山派出所、台北廣播電台所在的「圓山綜合大樓」,或是兒童育樂中心的「明日世界」園區,以收藏文學史料,用數位化方式保存並展示,推廣當代的華文創作,舉辦台北文學季、文學獎、國際詩歌節和漢字文化節等活動。

紀州庵文學森林(取自pickone官網)
紀州庵文學森林(取自pickone官網)

另外,以文學家為名的紀念館、展示館,如賴和、楊逵、鍾理和、葉石濤、李榮春、鍾肇政、林語堂等,也都由私人或基金會負責營造作家與空間環境的特殊的連結。一個好的文學館基本上應反映:文學館所在地與作家生命史的淵源,館所整體風格與作家形象相互呼應,並有典藏豐富的作家作品。

台灣每個文學館所的資源條件不同,國家級的台文館有好的典藏、修復及展示空間,地方級的文學館大小不一,有些以數位為發展方向,彼此如何定位與分工?彰化文學館成立引發的爭論,其實只是台灣各文學館面臨的難題之一隅,值得相關機關、作家整體性思考與深入討論。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