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科幻大成真》選摘(上): 用念力控制物質

2015-06-23 03:10

? 人氣

小型隕石和強烈的輻射線也會照射到月球表面,破壞力之大,讓許多科學家認為永久的月球基地應該蓋在地下巨大的洞穴中,這樣才能保護太空人。這些天然的洞穴是幾近休眠的火山遺留下來的融岩通道。不過建造月球基地最安全的方式是讓太空人舒服坐在客廳,藉由智能替身完成原本人類的工作,太空人就能免於可能在月球發生的危險。這樣也能讓載人登月的旅行成本大幅降低,因為要保護人類太空人的生命是很花錢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第一個星際太空船抵達遙遠的星球時,一個太空人的智能替身會踏在異星球的土地上,說道:「這是心智的一小步……」這種方式會遭遇的問題之一是,訊息要傳到月球或是其他更遠的星球需要時間。無線電訊息從地球傳到月球,需要一秒多,因此太空人能輕易操縱月球上的智能替身。不過要控制火星上的智能替身就難多了,因為訊息要花二十分鐘以上才能抵達紅色行星。

不過智能替身在距離我們較近的地方有實際用途。日本福島核能發電廠在二○一一年發生意外,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傷。由於電廠內部的輻射強烈,工人只能在裡面待幾分鐘,因此完成整個清理工作得花四十年。很不幸的,現在的機器人還沒有先進到能進入充滿輻射的區域,進行必要的修理工作。事實上,在福島所使用的機器人相當原始,只是頂上有錄影機、底下有輪子的一台電腦而已。能自行思考(或是由遠方操縱者控制),並且在高輻射狀況下進行修理工作的成熟機器人,還要幾十年後才能發展出來。

一九八六年蘇聯烏克蘭車諾比爾事件,也因為缺乏工業用機器人造成嚴重問題。被送進意外發生地滅火的工人,因為暴露在致命的輻射劑量之下,後來都悲慘死亡。最後戈巴契夫下令空軍用沙袋把反應爐蓋起來,再以直升機把五千公噸的硼砂和水泥投到反應爐上。輻射劑量之高,最後動用二十五萬名工人才處理這次意外。許多人在反應爐中只能花幾分鐘進行修理工作,雖然每個人都得到勳章,但他們都接受到終身允許吸收的最大輻射劑量。這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公共工程計畫,目前的機器人還辦不到。

其實本田公司已經打造一個或許可以在致命輻射環境下運作的機器人,不過它還沒有準備好上工。本田公司的科學家把EEG感測器放在一名工人頭上,感測器連上電腦,以分析工人的腦波。這台電腦再連到無線電發射器,能把訊號傳給機器人艾西莫ASIMO(Advanced Step in Innovative Mobility,先進創新移動裝置)。因此工人可以經由改變腦波,僅用思考就能控制機器人。

不幸的是,這台機器人現在還沒有辦法修理福島核電廠,因為它只能執行四種簡單的運動(頭與肩膀有關的移動),而修補分崩離析的核能電廠需要數百種動作。這個系統還沒有發展好,連轉螺絲起子或揮動錘子這樣簡單的事都辦不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