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者史諾登:全世界向政府監控說「不」!

2015-06-07 16:46

? 人氣

法律領域之外,變化甚至來得更快。伴隨著網路發展,科技專家孜孜不倦地重新設計我們周遭設備的安全性,以及網際網路運作的語言。關鍵基礎設施的隱私權漏洞,常被政府用於大規模監控,現也已被偵測和修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曾經被認為隱密和多餘的「加密」(encryption)功能,現在也被蘋果(Apple)等先進科技公司採納並應用於相關產品,確保使用者手機一旦被偷,資料也不易遭到竊取。這種技術轉變可以確保基本隱私不致外洩,使一般大眾不受侵害隱私的法律影響,如今俄羅斯正在施行這種法律。

隱私權是美國《民權法案》(United States Bill of Rights)確保的自由基石,雖然我們在追求隱私權這條路也已經走了一大段,但威脅仍舊存在,一些全世界「數受歡迎的線上服務已經加入美國的大規模監控計劃;各國政府施壓科技公司,要求他們侵害而非保護顧客權益。

數十億手機的定位記錄仍然被截取,完全不考慮有無違法或受影響者是否無辜。我們已經學習到,政府意圖藉由「走後門」削減基本網路安全,將私人生活轉變為透明、毫無隱藏。更多數據揭示,一般網路使用者的個人社交活動和興趣,至今仍然被大規模地竊取和監控,例如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同時,美國政府也已經同步記錄下來。

儘管監控計畫無法避免攻擊,澳洲、加拿大和法國的特務頭子也會利用近來的悲劇事件,尋找新的權力來侵犯公眾。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最近表示:「我們要允許一種不能察覺的人際通訊方式嗎?」他隨即給出答案:「長期以來,我們是個被動容忍的社會,告訴公民:只要你遵守法律,我們就不會打擾你。」

2000年千禧年之交,很少人想像成熟民主國家的公民會被要求去反抗自己的領導人,捍衛一個開放社會。

權力平衡正要開始轉變。我們正在見證「後恐怖世代」(post-terror generation)的出現,拒絕被單一悲劇事件定義的世界觀。自從九一一恐攻事件發生後,我們首次看到政治的輪廓從反動與害怕轉向韌性與理性。

隨著每一場訴訟的勝利、每一條法律的改變,我們展現一件事:事實比恐懼更讓人信服。作為一個社會,我們重新發現權利的價值不在於它隱藏了什麼,而在於它保護了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