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和平的種子與四月的北京來客

2024-05-23 05:30

? 人氣

我們回台北後,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訪華亦是全世界關注的事,其中隨團人員名單裡,無德國外長,是因為他在去年九月在公開記者會中發表普丁與習近平是「獨裁者」,因而讓北京不滿,導致在此行名單中被排除。德國總理堅持將外長排除在外,並造訪中國大陸的理由即是為了謀求「平衡」。從去年德國的「中國戰略」報告書中可見將中國定義為「夥伴、競爭者、體制競爭對手」,因此蕭茲認為雖是需抵制的對手,但身為經濟夥伴,也要顧好關係。不僅是德國,前述的許多國家,在看似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關係裡,透過制度、框架以及對話來謀求平衡,避開衝突。因此,台灣應該也要認知到這一點,需要與中國大陸有更多的對話與共識。同時,台灣也不能變成國際強權政治角力的犧牲品,希望此行對未來台灣領導人給予一種參照,和平處理各項爭端,互利共榮,振興中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由於我從小在國外長大,我認為自己的中文能力仍需加強。在口語表達、詩詞閱讀,以及文言文的理解方面,我感到自己的中文素養仍不夠,因此無法用言語貼切地表達這趟旅程給我感動的千分之一。我要感謝馬英九基金會的邀請,他們不僅讓我在第一次訪問大陸時體驗到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中國大陸的硬實力,以及革命前輩為中華民國的奉獻與奮鬥,還提醒我繼續探索知識與文學素養。我期許此次旅程之後,能有更多人能夠傳承和平的精神,為兩岸與國際關係助一臂之力。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生、韓國高麗大學政治暨外交學系畢業、大九學堂五期學員,本文為「青年看兩岸」系列,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