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銘觀點:兩大強權環伺,新政府國防戰略何去何從?

2024-04-15 06:40

? 人氣

美印太司令示警  2027共軍將完成攻台準備

如果美國以國家安全戰略為遵循依據來制定國家軍事戰略要的作法是正確的,那我國在沒有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下,國軍的軍事戰略從早期的「攻勢作戰 」、「攻守一體」、「守勢防衛」到「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是怎麼演變過來的?其實,說穿了不過是國軍撤守來台後,為了維繫中華民國生存的命脈,在僅存的兵力下,不得不做出「有什麼,打什麼」的權宜措施,根本談不上所謂的國家軍事戰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進黨執政以來對美國言聽計從,長期對中國抱持敵意,以及不斷在台獨邊緣遊走,種種作為已經讓台海成為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因此當聽到丁渝洲表示若台海有事,美國若以軍事介入,將是建國以來最大戰爭風險時,不由得想起長期以來對於兩岸問題一直抱持模糊處理方式的美國,似乎有了鬆動;而在受到96年台海危機美國派遣航母介入遭受屈辱的刺激下,中國大陸卯足全力發展軍力,從2012年9月到2022年6月,十年的時間,中國海軍已經建造了三艘航母,其他各式的戰機及船艦也陸續服役,現有軍力已強大到讓美國國防部及智庫也不敢輕忽,各種對於中國大陸軍力研究的報告也充斥坊間,近來最引人側目的莫過於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2022年9月14日發表「能防衛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ime Is Running Out to Defend Taiwan)」,文中指出中國加速建軍,美軍相關整建備戰計畫卻要2030年後才能完成,這段期間將出現嚇阻中國動武的空窗期;另根據2024年3月21日東森新聞報導中共擾台動作頻頻,兩岸情勢備受國際關注,美國印太司令阿基里諾再度指出,中共將在2027年前做好武力犯台準備。一時之間,彷彿台海爆發衝突已是在劫難逃,台灣即將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賴政府不能讓台灣烏克蘭化  避戰是國家戰略的道德底線

在面對共軍可能犯台的壓力下,新政府的國防軍事戰將何去何從?如果不能避戰,台灣需要向美國購買更多昂貴的武器來自保嗎?在擬定軍事戰略前,首先要了解的是如果台海爆發戰爭,美、日或其他國家派軍加入對抗中國的可能性多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首先看看俄烏戰爭爆發自今已超過兩年,美國及西方各國對蘇俄能用的無非強力譴責及實施經濟制裁,以及提供軍事物資給烏克蘭,結果是蘇俄依舊屹立不搖,而烏克蘭國破家亡,人民顛沛流離。

可想而知如果台海爆發戰爭,美國及西方各國能做的將更為有限,而結果就是中國依然強悍,中華民國國破家亡,人民顛沛流離。結論是如果台海爆發戰爭,國軍會和烏軍一樣要獨立應戰。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能夠持續多久?俄烏戰爭已超過兩年,除了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外,烏克蘭重要城鎮幾乎都已成為廢墟,未來重建將是一場惡夢。台灣呢?台海戰爭國軍要撐多久?台灣地狹人稠,在缺水、斷電、缺糧的情況下,台灣人民能撐多久?如果台灣子弟在戰爭中死傷慘重,台灣人民能接受嗎?因此,吾人認為,如何避戰是賴政府大陸政策、也是執政的道德標準。

我國應精進「守勢防衞」戰略  避免成為強權交易的棋子  

國際情勢是現實的,大國求發展,小國求生存,美、中做為世界強國,本來就有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的責任,因此發展適當的國家安全及軍事戰略實屬必要。我國地狹人稠,主事者當務之急應當將人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尤其不可以在美、中之間一昧親美喪失國格。

眾所周知,台海問題想要和平解決,取決於美、中兩大強權,這是一種棋盤上的強權交易,而交易的結果一定要符合美、中兩大強權的利益,台灣充其量只是一枚棋子,是被交易的對象。因此在強權環視下,國軍採取「守勢防衛」的作法是正確的,重點是要能夠做好「防衛」安定民心。因此,適度的國防經費,加上執政當局在美、中之間能夠保持不偏頗、不挑釁的態度,就能確保兩岸不會發生戰爭,至於能不能做到和平統一,不是中國或是台灣可以做到的。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