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的經濟成長數據為何不可信—細數其中的矛盾之處

2024-03-08 11:00

? 人氣

2024年3月7日,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準備為代表們提供茶水的服務員。(美聯社)

2024年3月7日,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準備為代表們提供茶水的服務員。(美聯社)

中國共產黨周二宣布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為5%左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承認,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儘管如此,他仍誇耀稱,中國「過去一年,多重困難挑戰交織疊加」,但仍然實現了5.2%的經濟成長,「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房地產投資大幅下降到人口減少,中國是如何在面臨如此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實現5%的經濟成長呢?很可能並沒有達到這個增速。實際成長速度很可能要慢一些,也可能慢很多。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長期以來,西方的分析師甚至一些中國官員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數據持懷疑態度。但是,隨著這項數據的矛盾之處、不一致性和漏洞的增加,對該數據完整性的懷疑也增多了。

總體而言,在矛盾之處方面,該數據有時高估了經濟活動,有時低估了經濟活動,兩者程度相當,但近來大多是高估了經濟增速。因此,這些數據有助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本國人民和世界宣揚中國政治經濟模式的優越性這一整體目標。

紐約的榮鼎集團 (Rhodium Group)已研究中國經濟數據多年,該公司得出結論認為這些數據大大誇大了近期的經濟增速。據榮鼎集團估計,中國2022年的產出出現了萎縮,而不是像官方數據所說的那樣成長3%。該公司認為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速為1.5%左右,而非官方數據顯示的5.2%。該公司認為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速會回升,但稱最新的成長目標「不現實」,尤其是在沒有新的財政刺激措施的情況下。

其他分析師也認為實際成長低於官方數據,儘管幅度沒有那麼大。芬蘭央行給出的估算結果是,2022年的成長率為1.3%,去年為4.3%。

數據中廣泛存在的異常現象加劇了他們的懷疑。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成長(經通膨調整後)約7%。零售總額是衡量家庭和政府消費的一項廣泛指標的組成部分。

然而榮鼎的中國市場研究負責人Logan Wright說,國家統計局另外的數據暗示,實際消費成長了11%。他說,這與阿里巴巴線上銷售額下降、家庭存款增加和地方政府壓力增大等大量其他證據明顯不符。

中國通常會下修前幾年的指標,使當年的成長看起來更強勁,但不會下修之前的成長率。去年12月,國家統計局將2022年的名義GDP下調了0.5%,從而提振了2023年的成長率,但仍將2022年的成長率維持在3%。

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 (China Beige Book)的首席經濟學家史劍道 (Derek Scissors)在今年1月寫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喜歡進行能提高當前和未來結果的修正,但是完全不調整過去的結果。

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最密切關注的指標之一,也經常出現此類修正。國家統計局在另外的報告中分別公布,2022年和2023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人民幣57兆元和人民幣50兆元。但是,國家統計局並沒有公布2023年投資下降了12%,而是說成長了3%。

這怎麼可能呢?中國褐皮書的Shehzad Qazi說,國家統計局一定是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下修了2022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而這是國家統計局近年來屢次做過的事情。

國家統計局在一個腳註中說,不應使用年度水平來計算成長,因為例如,每年抽樣調查的項目可能不同。而其他統計機構通常會讓其不同時期的數據具有可比性。

另一個不正常的現象是:國家統計局稱,2023年房地產投資萎縮了10%,但總體投資(包括建築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很大。

榮鼎集團的Wright說,如果要讓這兩種說法都成立,那麼不包括房地產在內的投資肯定是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了。然而,利潤面臨壓力,外國投資在撤退,銀行信貸在枯竭。「那麼,如果私人投資激增,是哪裡在激增?資金從何而來?」

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名義GDP(例如經通膨調整前)比實際GDP波動更大,這表明通膨是為了平滑成長而設計的。去年,中國預測2023年名義GDP成長在7%左右,實際成長在5%左右。然而,名義GDP成長在4%左右,實際成長仍達到5.2%。只有在物價預期是上漲2%,然而卻下降1%的情況下,這才有可能解釋得通。Wright說,更有可能的情況是,物價比中國聲稱的要高,成長比中國聲稱的要低。

位於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大使館的一位發言人為去年的成長數據進行了辯解,稱該數據得到了實物量指標的證實,包括發電量成長6.9%,能源消耗成長5.7%,貨物運輸量成長8.1%。該發言人還說,消費者正在推動中國得復甦,服務零售額成長了20%,同時房地產的下滑速度已有所放緩。

對中國數據的懷疑可以追溯到數十年前。有一段時間,各省上報的GDP之和與全國GDP不符。現在這種情況已基本消失。

然而,中國的數據質量仍不盡如人意。曾負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的《世界經濟展望》 (World Economic Outlook)、現供職於布魯金斯學會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說,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GDP公布速度異常之快,但幾乎從未修正過,而且缺乏季度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支出之類的基本資訊。他說,其統計標準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

中國的規定確保了統計人員的獨立性,並禁止捏造或篡改數據。儘管如此,在其他統計機構努力保持政治中性的情況下,中國的統計機構卻照例讚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

Wright說,所有國家都存在關於數據品質的爭論,但「沒有人像中國那樣,把這一點視為對政府合法性的攻擊。任何對中國成長率的批評或討論都會升級為一場更大型的政治衝突」。

並非所有分析人士都將中國的數據異常歸因於政治,部分原因在於,從歷史上來看它們是雙向的。然而,這些反常現象可能愈加會成為中國政府如何彌合政治上所需的成長與現實中可實現的成長之間差距的關鍵。

芬蘭銀行經濟學家Riikka Nuutilainen說,過去幾年中國政府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太高,難以實現;官員們可能怯於將成長目標降低到實現更平衡成長所需的程度。

她還說,今年的目標「相當宏大,可能需要對數據進行一些平滑處理,就像我們在過去幾年中所看到的那樣」。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