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違反民主設計初衷,無視人民意志與管控:《自由主義為什麼會失敗》選摘(2)

2024-02-29 05:10

? 人氣

經濟─消費者擁有自由却時時焦慮

經濟充分顯示了如今的公民有多不快樂。如今的公民經常被稱為「消費者」,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但即便有這麼大的自由,卻依然對經濟時時焦慮,對日益加劇的不平等怨氣百出。至於那些經濟上的贏家,則一廂情願地以為只要提升平價商品的購買力,就能緩解經濟上的不安,縮小幾百年來贏家與輸家間的鴻溝。經濟不平等一直存在,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但只有當代的文明讓贏家與輸家涇渭分明,以龐大的機器讓人生只有成功與失敗兩種選擇。馬克思曾說,經濟不滿的主因也許並非不平等,而是異化(alienation),也就是勞工與生產出來的產品失去聯繫,工作的內容與目標之間失去關係。如今的經濟不僅加深了工作上的異化,更製造出一種新型態的地理異化,全球化的贏家都聚在同一些地方,聽不見被他們拋下的整個世界。於是贏家一邊哀嘆經濟不平等,一邊譴責那些反對全球化的人固執守舊;輸家則沐浴在各種安慰之中,因為他們當下的物質生活已經遠比過去的貴族更加富裕,彷彿物質的舒適可以澆熄靈魂的怨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論是城鄉差距問題、還是英國脫歐公投或者川普勝選,高高在上的領導人似乎一直無法理解在賣場購物的百姓為何那麼討厭當下的社會契約。但這些決策者即便看到現實,最後也只能兩手一攤,因為全球化的力量沛然難禦,任何個人或國家都無法違逆。無論你喜不喜歡經濟整合、標準化、同質化,都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全球化的鼓吹者之一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說:

市場、國家、科技,如今都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整合起來。個人、企業、國家如今都能用更低的成本快速深入觸及世界遙遠的另一端;而世界另一端的個人、企業、國家也同樣能以更低的成本,快速深入觸及遙遠的你。

人們想不想要「觸及」世界另一端的個人、企業、國家,如今已經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這樣的現實已經無法停止,經濟體系既是自由主義的侍女,又是自由主義的引擎,它就像科學怪人一樣有了自己的生命,過程與邏輯都逃脫了人類的掌握。我們在獲得歷史上最大自由的同時,也對經濟失去了控制,只能被動接受經濟的前進。 

教育─年輕人被迫接受一個自己不信任的秩序

當代的年輕人被逼著接受一個可怕的經濟與政治制度,看不見自己的未來,甚至必須維護一個自己不想要又不信任的秩序,因此變得憤世嫉俗。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是歷史上最自由、最自主的一代,對自己手頭上的任務也毫無興趣。他們就像薛西弗斯一樣日復一日將巨石滾上山坡,既無成就又無熱情,只是毫無選擇地完成長輩要求的工作。這些年一直聽到他們的生命故事以及對教育的期望,每個人都說自己無力抵抗命運,被環境困住「無路可走」,只能無力地成為贏家或輸家,然後嘲諷世事,完全不相信這個體系維護了任何「社會正義」。即使是體系的「贏家」,放下心防之後也會說自己根本只是隨波逐流,跟著大環境一起欺瞞世界。我有個學生曾經這麼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