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從『星艦迷航記』看創始人以及人力資本的概念

2015-05-22 06:00

? 人氣

寇克和史巴克合組公司,他們會如何分配股權?(劇照,取自網路)

寇克和史巴克合組公司,他們會如何分配股權?(劇照,取自網路)

我們Hardware Club上週四在未來產房舉辦了在台北的第一次活動,會中我做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新創和風險資本生態體系介紹,並用cap table解釋新創成為獨角獸的過程。在各方支援之下,這次活動相當成功,當天總共有超過八十位的創業家、投資人、供應商還有各種硬體相關人士參與交流,線上實況串流的收視數字也超過兩百位(重播連結),後面幾天我陸續收到從臉書和電子郵件過來的迴響,都相當肯定這次活動的主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之一卻是一個年輕創業家在演講後跑來跟我提的問題:如果兩個共同創始人手上可以投入的現金差距很大,那麼創始人股權要怎麼分配?

在台灣傳統的「股本」概念下,公司創始股權和投入的「資金」成正比,比方說公司設立資本額如果是一百萬台幣,共計十萬股,那麼出二十萬元的股東在最初就會取得兩萬股的公司股票,出資十五萬元的股東則會取得一萬五千股的股票。

這樣的股權分配,其實有一個潛在的假設:就是假設公司現在價值(也就是未來所有預期自由現金流折扣到現在時間點的總和)都是由「資本」所創造的,其他公司現有的無形資源都沒有參與貢獻現在的價值。

但這種初創股權結構其實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概念,它假設的是任何公司創立時的無形資源,例如創始人本身的人力資源,或者任何創始人帶入的人脈網路,對於公司初創時的價值都沒有貢獻。

在一個國家從未開發國家進入開發國家中的過程中,這樣的股權結構還算有道理,因為在這種時期該國家中的企業和國家的發展路徑大致相像,國家的總體經濟主要透過資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和人口擴增而產生大幅實質成長,資本的投入是相當關鍵的部分,因此新設立的公司以現金投入程度做股權配置也無可厚非。

但是這樣的觀念在現代已開發國家其實已經不適用,尤其是在顛覆式新創的領域中。

為了便利於接下來的討論,讓我們用一個例子說明。先讓我們假設有兩個共同創辦人:寇克和史巴克,他們合夥創立了一間顛覆式新創公司叫『星艦迷航記股份有限公司』。

寇克因為父親早逝,過著放蕩不羈、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但也因此培養出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大無畏的氣度。寇克生性衝動,容易與人起衝突,但也能很快和人建立深層的友誼。

史巴克出身自政治世家,天資聰穎,受菁英教育長大。史巴克最擅長於根據資料進行全面性的分析,然後以賽局理論推演制定策略。史巴克生性冷靜,絕少用言語表達感受,與所有朋友都保持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距離。

大學畢業的前夕,寇克找上同窗四年的史巴克一同創業,他認為在這全新的世紀中,人類應該探詢浩瀚銀河的各種可能性,為此他們應該要建造一艘叫做「企業號」的太空船,並且網羅各路好手一起踏上未知的領域。

史巴克在幾經思考後決定加入寇克,他並從銀行提出自己從十二歲那年透過股票投資累積起來的十五萬美金存款作為公司營運所需。身無分文的寇克則在一個週末內連續打了六場非法的無差別級格鬥大賽,然後鼻青臉腫地走進銀行,從口袋掏出沾著血和汗水的五萬美金鈔票交給等候多時的史巴克。

兩人將二十萬美金存入了公司的銀行帳戶,然後走進銀行對街的一家酒吧慶祝,他們估計『星艦迷航記股份有限公司』在十年後應該價值會超過十億美金,兩人都為了這個機會感到興奮不已,然後話題轉移到兩人應該各佔『星艦迷航記股份有限公司』多少股權。

擅長數字的史巴克首先提案:按照兩人所投資的現金來算,他應該佔七成五的股權,寇克應該佔剩下的兩成五。

寇克立刻提出異議:『星艦迷航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雖然現金貢獻比例是三比一,但其未來價值並不完全來自於這二十萬美金,因為這間公司如果少了寇克,就會失去披荊斬棘的冒險精神,也就不會往未知的銀河邁進,而如果少了史巴克,可能也會處女航就把太空船開進隕石區,七零八落。

聞言史巴克低頭沈思,寇克趁勝追擊:小史,你想想,如果今天這二十萬美金不是在你我合創的公司上,而是在隔壁班那對金髮划艇隊雙胞胎開的公司上,你覺得十年後還會有機會創造出十億美金的價值嗎?換句話說,公司如果十年後會達到十億美金價值,那並不完全是最初這區區二十萬美金的功勞,而是因為我們兩個相輔相成,以及我們的遠見。

史巴克點頭同意,但他還是有點介意自己在現金上出了比寇克多兩倍的金額,畢竟現在公司才剛成立,前途茫茫,每一塊現金都無比珍貴。

寇克聞言,腦筋迅速轉動了一下,燈泡一亮:不如這樣,我跟你借五萬美金,我找我那當銀河聯邦公務員的嬸嬸當擔保,給你5%的利率,複利累加十年後償還給你。你覺得怎樣?這樣一來我們兩個的現金投資就都是十萬美金,不就相當了?

史巴克聞言豁然開朗,尖銳的耳朵忍不住抽動了一下,寇克見狀大笑,趨前要擁抱史巴克。史巴克向後躲開,伸出手來握了握寇克的大手:「一言為定!那我們就五十五十吧!」

『星艦迷航記股份有限公司』至此正式成立,至於公司在後來的精彩發展,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了。

上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創業時千萬別忘了「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的貢獻。

開設一個顛覆式的新創公司時,現金雖然很重要,但在創始初期時的價值只有部分來自於現金的貢獻,更多來自於兩個創業夥伴將在未來十年內披荊斬棘證明自己遠見的努力。

如果這種抽象的「人力資本」對讀者來說太難以想像,那我們可以用更保守的「機會成本」來舉例說明,這裏我們將以寇克和史巴克因為選擇創業而放棄的未來十年薪水做「機會成本」評估。

我們可以假設寇克原本預計畢業後進入投資銀行工作成為債券交易員,因為工作性質,其收入會大起大落, 這十年的收入就以高達20%的高折扣率(因為相對高風險)來估算,其凈現值(NPV, Net Present Value)為$757,034,如下圖所示。

圖示。
圖示。

而史巴克追尋父親的腳步,畢業後立即高考進入聯邦政府工作,起薪為$65,000,每年薪水成長固定7%,到第十年時年薪為穩定的$119,500。因為聯邦政府工作風險很低,因此折扣率只有4%,總和起來史巴克接下來十年的政府工作收入的淨現值為$712,697。

 

現在兩人決定既不進投資銀行也不進政府工作,而願意花十年的青春來創業,兩人在初期貢獻的有形和無形資本將如下圖所示:

圖示
圖示。

可以看到兩人現金投入的部分遠低於機會成本(原本預計投入的職業生涯所能賺到的收入),透過機會成本的調整,寇克和史巴克兩人股權比例從25%:75%變成了48.3%:51.7%,接近五五波。

要注意的是上述機會成本範例也不完全適用於顛覆式新創的創始人股權分配,因為這些犧牲掉的薪水所對應到的工作,與新創公司未來十年需要的技能和開創力無關,所以單純用這樣的模型分配創始人股權也會導致利益配置錯誤。

真正的顛覆式新創初期創始團隊的股權分配,應該更進一步考慮到創始團隊每個成員在這個未來十年對於此一新創公司可能的貢獻,以及扮演的角色。

當然這種估計非常抽象,有很多不確定性,討論得不順利的話甚至會導致共同創始人反目。但是不按照這樣的方式去估計,將會導致利益不重合,輕則降低了公司排除萬難成為獨角獸的機率,重則導致公司提早夭折,結果就會是眾人皆輸。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更多請看作者的英文部落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