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軍事採購的現行制度,無法因應快速應急的戰備需求

2024-01-08 06:10

? 人氣

作者指出,國防部作戰指揮中心與各軍團作戰中心、群營連級各級指揮所甚至單兵的時間如何同步,更應是未來重要的課題。(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指出,國防部作戰指揮中心與各軍團作戰中心、群營連級各級指揮所甚至單兵的時間如何同步,更應是未來重要的課題。(資料照,柯承惠攝)

概念驗證(POC)的作法應成為採購制度必要的一環,寓兵於民及積蓄能量是趨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未曾將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簡稱POC)的作法法制化,若仍維持現有的小額採購與公開招標作業方式執行建案作業,等到決標後又發生無法履約的狀況時,單位的獲得期程將再次延宕,不僅無法依照當初規畫年度獲得新裝備,也同時會產生費用增加的風險,更不利於現今希藉民間資源與能量協助軍方執行戰力提升的期待。

筆者最近整合許多先進的意見與想法,綜合彙整出下列幾項軍方在現有制度上的迫切性問題,簡述如下:

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內容嚴謹詳盡,採計畫性執行採購時或是無礙,但若國外臨時告知或提供台灣軍方未曾有過的系統裝備時,由於預算法的限制,將無法立即獲得,畢竟軍事裝備採購程序須遵法依循,遇到好機會時軍方要如何因應?且就現有編制也將無人力可以馬上調派與運用,後續的維修保養等相關作業都必須同時修正配合。不過,多年來國防部核定「戰備急需」的採購項目時,不免仍有依據高層意見調整的問題,這顯示仍有軍種間的歧見甚至角力,國防資源分配是否適當?實應檢討,陸軍砲兵部隊為何還在使用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牽引與自走式火砲,就因為美軍遲遲未同意M109A6案的採購?是否更應積極尋求民間開發火砲定位定向系統,提昇舊型裝備的能力。

如今因烏俄戰爭的強勢登場,使無人機廣泛與持續的運用,成為國際上的高度顯學,前年開始,台灣軍方在經濟部的主導下,開放了3000架的民規軍用的採購,但顯而易見的,評選制度其實算不上公開,但樂見未來若是都採POC測試,一關一關的篩選廠商開發的產品,不要獨家產製,可分配數量也分散風險,產製交貨時間應該可以確定會縮短,且再次採購及維修廠也同時完成培養,只是民間廠商參與軍事裝備研發產製後,相關保密制度的監督與管制勢必需要嚴格的管制,但如何在制度上完備,這段路,還需要積極的鋪陳。

再者,烏俄開戰迄今,戰場正面臨敵對勢力多頻與高強度的衛星訊號及通訊干擾,三軍(含憲警/海巡等單位)在此類電磁複雜戰場的適應性應該要提高,且電子戰與反制措施(含備援)要同時考量與建置,因應多數系統已仰賴全球定位系統,其抗干擾系統的需求必須成為採購選像,再加上國軍上有許多類比式的系統與設備,如何提升完成數位化,以肆應戰場嚴苛的狀況,應該要盡速全面檢討替換,戰場瞬息萬變,國防部作戰指揮中心與各軍團作戰中心、群營連級各級指揮所甚至單兵的時間如何同步?更應是未來重要的課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