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基興觀點:記施敏院士二、三事

2024-01-07 07:00

? 人氣

陽明交通大學為中研院士施敏舉辦追思會。(取自交通大學校友會臉書)

陽明交通大學為中研院士施敏舉辦追思會。(取自交通大學校友會臉書)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暨華人第一家半導體裝配公司環宇電子幕後的創辦人之一,業界稱「半導體教父」的浮閘記憶體(FGM;floating-gate memory)發現者,於2023年11月6日辭世,享壽87歲,

日昨,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施敏辭世月後追思會,總統以其對國家的貢獻而頒發褒揚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1年,筆者受推薦為清大撰寫《張立綱傳》,曾訪問施敏,體驗其德高望重。他曾表示,1960年以來,最重要的半導體元件發明人「薩支唐、施敏、卓以和、張立綱」與他有諾貝爾獎級成就,但這些都是到國外才有發明,顯見華人的聰明才智有一定水準,台灣要更投資研究環境。

1967年,施敏和韓裔姜大元發現「浮閘記憶體效應」,衍生出非揮發性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等。1984年,諾基亞公司將快閃記憶體裝進手機的原型,非揮發性記憶體的應用開始嶄露頭角。施敏開玩笑說他對柯達公司感到很抱歉,「我的發明使柯達解雇了八成的人,因為有了非揮發性記憶體之後,底片工業和沖洗工業都沒了。」又說:「電子工業最重要的三個元件是1906年真空管、1947年電晶體、1967年非揮發性記憶體。若沒有我這發明,就沒有行動電子時代、數位電子時代。」

後來,他寫書,因1967年時,貝爾將研發案分給加拿大同事,他自覺被排擠,於是轉向寫作,1969年集文成書《半導體元件物理學》,幾成半導體界的聖經。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故事,顯示他靈活應變開創江山的才智。

1988年,美國名人艾西莫夫(Asimov)受訪提到,美國自恃高強(Yankee Know-how),尤其發明原子彈後,其實它主要出自歐洲難民,包括「原子能之父」費米(Fermi)。台灣半導體科技在全球受尊重,一些狹隘心胸的「排斥外省籍」者,可曾想到居首功的張忠謀與施敏等人對台灣的貢獻?開放心胸地,美國是個大熔爐,海納百川而成其就。

值得一提的軼聞是他「樹大招風」:約二十年前,網路上盛傳〈手機發明者之一(施敏)的良心告白〉,提到他演講「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的演化」時,強調手機的危險性,包括可能致癌等。多人因施敏名氣而猛傳該文,旅美的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電磁波安全主席周重光,擔心此文誤導社會,有意返台溝通。於是,筆者聯繫魏哲和(曾任副校長、國科會主委)幫忙聯繫。事後,周重光告訴筆者,施敏原有疑慮,溝通後已釋然;至於上文是否真為施敏的「良心告白」,他不便問,但該文錯誤百出,包括以磁場量測手機電磁波,顯露移花接木之謬。不幸地,國人的擔心導致2013年我國修改《電信法》,禁止基地台進校園,這只弄得使用手機會受更強電磁波等後果。

*作者為科學月刊社前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