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2030雙語政策》

2024-01-06 06:00

? 人氣

賴清德2017年就任行政院長時,曾喊出「2030雙語政策」,卻無完整規劃,導致基層教師和家長恐慌。(資料照,郭晉瑋攝)

賴清德2017年就任行政院長時,曾喊出「2030雙語政策」,卻無完整規劃,導致基層教師和家長恐慌。(資料照,郭晉瑋攝)

在2023年12月26日的第二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上,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直言副總統賴清德2017年就任行政院長時,曾喊出「2030雙語政策」,卻無完整規劃,導致基層教師和家長恐慌。翻開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說明,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的原因有二,一是跨國企業來台投資的比例提升,二是本土企業因應國際化浪潮與全球佈局,導致我國雙語專業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但目前多數學校的英語環境根本不健全,嚴重降低教師的教學品質,更導致學生學習成效不彰。此外,2023年大學個人申請破百系(共計104系)不採計英文,多為私立大學,甚至有國際企業、國際貿易等相關科系,當中更有參與「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的學校,明顯賞《2030雙語政策》一個響亮的巴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有相當比例的教師已經具備全英語授課的能力,甚至有更多教師其實有全英語授課的潛力,但是這些教師需要友善有效的培訓系統與充分的教學資源(例如教學助理)支援,同時在激勵誘因、諮商陪伴、教學評量、課務行政等各個面向也都需要完整的配套措施支持。

國家發展委員會《2030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高等教育雙語化的基礎、條件與挑戰」

我曾經採訪過推動雙語教育的國小教師,他向我說,推動雙語教育需要老師自己想辦法,直接打臉政府「美好的理想」,且政府並沒有明訂雙語教育的教材規範,導致教學現場中的老師毫無脈絡可循,僅能自行搜尋網路資訊、進修研習,以及把握共同備課的機會,才能編制出合適孩童的教材。

還有一點是,中華民國沒有法定的官方語言,《國家語言發展法》是規範我國語言政策最高位階的法律,當中明訂20種「國家語言」,包含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甚至納入手語。政府在推動雙語政策時,並沒有強調何謂「雙語」,要先訂一個官方語言,才能定義雙語是哪雙語。此外,力推雙語政策是否會造成本土語言式微,我認為也是執政者應當思考的問題之一。

2023年的大學個人申請,總計有104校不採計英文,少子化是最大原因,減少採計科目有助於學校的招生,「先求有再求好」,先把學生搶到手再說,其他問題像是學生資質等,並不是第一考量之事。政府一方面強行推動雙語政策,讓台灣變成雙語國家、接軌國際,結果搞到現在「四不像」,要規範沒規範、要教材沒教材;另一方面大學端不採計英文的「先註冊,學生的英文能力入校後再訓練」思維盛行,無法想像這兩個互相悖離的事實,現正上演中。

教學需要經過良好的規劃,推動一個政策更需要縝密的評估,不是喊一堆口號後,讓教師無所適從。距離總統蔡英文期盼要讓台灣成為雙語國家的大限剩下6年,政策該如何落實,是民眾想知道的。

*作者為世新大學學生代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