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基興觀點:禁手機後「孩子增加交流更開心」

2024-01-01 05:30

?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將「網路遊戲成癮」視為一種病,與毒品等並列,圖為示意。(資料照,取自freepik)

世界衛生組織將「網路遊戲成癮」視為一種病,與毒品等並列,圖為示意。(資料照,取自freepik)

最近,紐西蘭新總理說將禁止全國的學校使用手機,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好好學習,而老師能夠專注於教學」。今年七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3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憂心智慧型手機影響課堂學習與學童情緒穩定等,呼籲世界各地學校全面禁用,另外,也公布估計四分之一國家禁止上課使用手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7年,蘋果賈伯斯推出第一台iPhone時曾說,「革命性的產品將會改變所有的事」,果然,其設計巧妙操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回饋系統」的新鮮、刺激、滿足的快感,實在請君入甕。賈伯斯說他限制自己孩子玩科技產品的時間,但別人家的孩子呢?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若無手機可用即呈焦慮不安的「無手機恐慌症」。手機成癮者每隔幾分鐘就要檢查臉書與LINE等社交媒體,及時回覆。其次,視力受損與久坐不動等健康問題,微妙的是滑出腦力問題,包括智慧手機取代了很多人腦的功能,包括不用再背電話號碼、寫字不需靠大腦、不需要認路。亦即,腦力偏狹窄的新「文盲」。

筆者搭乘大眾交通系統,車內儘是玩手機者;一些人過馬路時,眼睛還是黏在手機上;各式商店員工,部份注意手機而非招呼行人來賞貨;餐廳內,看手機的多於看菜盤的;授課時,部分大學生嗜玩手機(或以平板電腦掩飾),下課時個個埋頭而少與同儕互相交流。類似地,今年十月,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發布「大學教授眼中的大學生」民調,公立大學八成認為學生上課玩手機等分心而私立大學則九成。筆者要學生抬頭時,其眼神迷濛,或顯不悅;難怪七成老師不敢嚴格要求,因其學生對老師的評分較差。

2018年3月,有台北市小五男童疑因父母沒收手機而跳樓輕生,類似「毒品上癮的戒斷症候群」。6月,世界衛生組織將「網路遊戲成癮」視為一種病,與毒品等並列,都是上癮的精神疾病。高醫精神科主任柯志鴻發現,網路成癮者的功能性磁震造影(fMRI),大腦活化反應顯示渴求酬賞與衝動控制不良。「數位原住民」常欠缺「延遲酬賞」(delayed gratification)自制力的教導。「數位海洛因」(digital heroin)侵襲著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大腦,可說動搖國本。

現代父母本身也可能是成癮者,則如何教導孩子?難怪有小學生說希望變成為父母的手機,因隨時隨地備受關注呵護。筆者偶然參訪養老院,目睹中年人深陷「一邊慰問老者,一邊威脅利誘玩手機孩子尊老寒暄」困境。其次,「放下手機後要做什麼?」師長需有對策,引導科技改善生活而非損害生活的實踐。第三,公權力須介入,如上紐西蘭案例,力挽狂瀾。

好啦,實證來了:日前,美國明尼蘇達州楓樹林中學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實施一年後,發現同學上課和互動都比之前更快樂。校長說:「有手機時,我們的學生在教室內不再交談,走廊上也沒有互動。」禁手機後,「孩子們會彼此交流,孩子們都很開心。」

*作者為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