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相信兵諫出於臨時起意而非預謀」親歷現場的穆斯林將軍揭露歷史課本沒提到的西安事變…

2018-10-05 05:10

? 人氣

在西安事變後,有騎兵軍軍長何柱國將軍到奉化見過張學良,回到南京後對我父親當面說:「副令對您非常關念,問我現在老閔怎樣了,我已把您的現狀告之,他歎一口氣說,『我對不起他,咱們相交一場,只落得如此下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父親雖有感於長官眷念僚屬的厚意,但也痛惜張學良的一念之差,把國家搞到這樣的地步。這是否就是常人所說的東北人好「捅漏子」的性格,情緒激動起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捅」再說?

但父親確實相信,事變並非出於預謀,而是臨時起意。因為事變當時,東北軍都在剿共前線,要到事變發生之後,才急調一部分軍隊回師西安。父親在那段時期與張學良朝夕相處,張副司令在起事前和起事後,曾與山西的閻錫山將軍祕密商議過,但閻是老謀深算,虛與委蛇,實際是各懷主意。閻雖憂慮日本對華北的圖謀,也認為蔣傾全力來打剿共內戰十分不智,但他並不贊成公開反蔣,逼得張學良最後只好放棄與他商議:「我決不讓老閻作這一票買賣。」張自以為是一腔忠憤,卻無法得到閻錫山的認同。

對於事變的發生,一般人總認為,張學良是少年得志,率性而為。張學良十九歲那年,從他的軍閥父親張作霖辦的軍校「講武堂」一畢業,即被任命為旅長,那年年底被提拔為陸軍少將。雖因無能丟掉了整個東北,一九三六年他還不到三十六歲,就已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我父親覺得,最高統帥對待張副司令一定是太好了,把他寵壞了,平時親密的程度,情同父子,張學良也就恃寵而撒野,非要委員長屈從其意不可。殊不知以他當時的地位,兵變也好,兵諫也好,個人的魯莽行動對國家卻有深遠的影響。

 

*作者閔錫慶為民國將領兼國大代表閔湘帆之後,是美國第一位取得律師執照的女性華商穆斯林,現為美國民主黨員,多次代表參選,積極推動移民與婦女權益。本文選自作者新作《親歷西安事變的穆斯林將軍:追尋先父母的足跡》(秀威資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