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希觀點:藍綠惡鬥的前世今生─教改成為犧牲品

2023-12-25 06:40

? 人氣

多元入學的想法是想要讓多元智慧能夠發展,也就是人類天賦智慧是多元的,包括語文/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身體/肢體動作智慧、音樂/節奏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自我反省智慧、自然觀察智慧,亦即「智育」成績不再是篩選學生的唯一依據,其他類型智慧優異者,也可以有適合的管道獲得升學的機會,這是多元入學方案的理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當技職體系不僅沒有隨著社會變遷做改變,還被大量消滅,出海口變小了(智育以外的學校變少),進入出海口的管道變多了(多元入學),用膝蓋想也知道許多”其它智慧能力”比”智育”強的小孩,反而更沒有選擇的只能去讀各種智育類的大學,繼續浪費四年光陰。多元入學除了讓小孩變成折磨兩次聯考外,筆者看不出任何優點,如果最後頂多是想要篩選出國英數理化某科特別強的學生,何必搞成等同於兩次聯考,折磨所有學生?

如果真心想要讓各種特殊才能的學生發揮才能適性適所,最好的做法是入學後增加轉系的可能,只要你有單科表現特優,開放各大學開放5-10%的名額去讓性向明確的學生不要被學非所願耽誤四年,或是鼓勵同校降轉它系,或是鼓勵先休學就業一兩年後再回鍋學校學習,有很多種解決方式可以讓更多學生快樂學習,何必只聚焦於入學方案做改革! 腦筋死結不開,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

想要讓智育以外天賦的小孩有所發展,更是不需要在入學管道做文章,最重要的做法是要擴大出海口,讓社會重視各種技能的職業(舉辦各種比賽,不是只有吳寶春麵包冠軍),鼓勵各企業創辦或認養各種類型的私立技職大學自由發展,擺脫教育部的箝制(人數、學費限制),最後市場上有各種價位與內容的課程自由競爭(人類已經發展出成千上萬種技職技術,絕對超乎教育部的想像),魚與熊掌各取所需。

筆者認為,技職體系甚至最後不需要統測,搞出花樣繁多的多元入學方案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未來甚至可以各校自由招生,一切由市場機制決定,反而會有更多創新科系的出現。甚至在網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日,學校的硬體需求(教室、宿舍)只會越來越低,部分時段在家上課的學習方式,跨國聯合教學的模式,都是可能的發展方向。

教育部今日召開和春技術學院、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的法人解散案審議會。(圖/翻攝自Google Maps)
教育部。(資料照,翻攝自Google Maps)

教育部需要做的,反而是在國高中時期就開始根據性向引導分流,才有可能讓這些小孩在國中與高中的時候都能夠快樂學習,不再陷入智育競賽的泥淖中,也可以解決少子化後大學招不到學生的問題。

經濟部證交所或金管會不會去管企業要做何種產品與產品的定價,只會檢查你財務透明度與會計制度是否夠格上市,那教育部捏死所有學校學費也等同限制了科系的發展方向局限於某個天花板之下,真的是對於教育的蓬勃發展有幫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