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希觀點:藍綠惡鬥的前世今生─教改成為犧牲品

2023-12-25 06:40

? 人氣

作者呼籲2024拒絕藍綠,拋棄政黨惡鬥,選擇沒有仇恨包袱的政黨,台灣民主政治才有可能進入嶄新的一頁。(資料照,柯承惠攝、徐炳文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作者呼籲2024拒絕藍綠,拋棄政黨惡鬥,選擇沒有仇恨包袱的政黨,台灣民主政治才有可能進入嶄新的一頁。(資料照,柯承惠攝、徐炳文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藍綠惡鬥系列第二篇,讓筆者來回顧一下最近引起討論的108課綱,這是藍綠惡鬥的另一個戰場。甚麼戰場? 就是從228事件的仇恨要操弄起選民不滿情緒與去中國化的戰場,去外來政權遺毒,去蔣介石,去銅像,最後中正紀念堂也改名為自由廣場,都是這一連串去中國化=去蔣介石=討厭國民黨下的一系列操作,最後目的當然是打擊國民黨,至於到底有多少政客是真心關懷228 受難家屬真心想幫受難家屬爭取公道? 最近這24年民進黨執政16年,你可以說出民進黨這16年到底幫228平反了甚麼嗎? 228家屬除了領到國民黨的理賠外,民進黨有沒有做出比國民黨更多的實質補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記憶所及,陳水扁任內就是宣布228為和平紀念日還訂為國定假日,讓台灣人永遠忘不了228; 其它就是譴責228是國民黨的國家暴力、人權災難、政治迫害,每年都不斷重複要求國民黨道歉再道歉,最後搞到政壇興起一種文化,動輒要求政敵跟所有選民道歉,然後最後演變成所有政治人物都變成死不道歉,道不道歉不再是重點,不道歉才是重點的奇怪社會現象。

至於蔡英文任內的轉型正義,就是變成東廠追殺國民黨,更是赤裸裸的政黨惡鬥,哪有一點點的縫合歷史傷口的想法,根本就是在傷口上灑鹽。228只是民進黨鬥爭政敵的工具,這樣消費228受難家屬,如果換成是消費被性侵的受害者來鬥爭政敵,你可以接受嗎?

20230525-前總統陳水扁25日出席凱達格蘭基金會18週年感恩募款餐會。(顏麟宇攝)
前總統陳水扁。(資料照,顏麟宇攝)

所以教改只是去外來政權下一系列政黨惡鬥的一小戰場,但是因為充滿荒謬,所以也值得一提。教改的重點被聚焦在文言文,已經吵了很多年了,但這是很無聊與沒有太大討論價值的議題,因為任何人都應該可以很輕易理解,少了幾篇文言文或是幾篇聖人的文章,如果就會造成社會風氣敗壞與小孩變成無恥,那反過來說,當社會充滿道德與正義的時候,就必定全部是因為國文課本裡面全部都是聖人語錄的功勞。

因此教改最荒謬的不是文言文的調整,而是2016年還找高中生來參與課綱調整,這樣的教改簡直好笑到令所有家長吐血,明天所有公司找人都要找高中畢業的最好,家長也別管小孩了,小孩絕對比你更有見識。這就是當年恐龍教育部長的奇葩做法。但是如何改變城鄉差距,如何提高學生語文與數理能力,如何利用網路教學輔助提高學校老師教學能力與品質,卻沒有人在做,時至今日還是寫黑板,還是類似的教材,一堆老師日復一日教相同的簡單內容,一樣填鴨早已失去熱誠,每天混日子。

光譜的另外一端,窮鄉僻壤的小孩還在渴望教育資源,永遠沒有翻轉的機會,但教育部全部視而無見。藍綠執政都一樣無能。

近年教改另外一個重點是升學管道的改變--『多元入學』,改了又改,就是想要消除升學壓力,增加優秀人才的入學管道,但是卻忘了大禹治水的精神,應該隨著台灣工業已經發展成熟,慢慢脫離製造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變成服務業已經佔GDP達六成以上,教育制度早就該改成『多元發展』,國中以後就應該有各種服務業的發展科系,而教改近年來卻變成把所有高職消滅,變成科技大學,還是在強調製造業需要的數理與語文能力的教學模式,並強力補助台清交成,但台大卻永遠追不上中國北大與韓國首爾大學更別說新加坡大學。

教改持續朝忽略餐飲、美髮美妝、幼保、服裝、廣告、水電、空調、電子、機械、汽機車維修、建築等傳統技職科系,也沒有大力發展數位行銷、電商、物流等新興科系,甚至成立技職類的體育與健身學院,如果各行各業都能在社會有一定的平衡與尊嚴,何勞政府傷腦筋如何平衡貧富差距? 永遠只會調高最低基本工資,呼籲企業要做功德的政府,就能減少貧富差距??  

如果牛肉麵、水電工可以賺的錢有醫生開診所的一半多,貧富差距自然縮小。如果未來不走讀書這條路還是可以如同德國一般,藍領在社會也有一定尊嚴與收入,家長不會排斥小孩當水電工,真心認為行行出狀元,社會氣氛一改,五人以下小企業到處都是,自然貧富差距縮小,這就是服務業與中小企業對社會的重要性,自然不會搞成韓國地獄,社會自殺率飆升。

台灣大約有1.3萬家便利商店,代表許多商店也需要1.3萬家,如自助餐、牛肉麵、糕餅麵包店、美髮理容、水電工、木工、水泥工、電焊工、機車行…,這些行業也都越來越精緻,越來越專業,現在的自助餐已經不是鐵皮屋下炒幾樣菜就能生存的,政府不重視這些人的職涯發展,不重視這些人的國高中學習,只看中智育大學的發展,甚至只著重在入學制度的改變,這正是教改31年來最大的盲點與荒謬。

也就是政府必須正視技職體系,重視『多元發展,人盡其用』,而非老是在搞『多元入學』,搞到筆者小孩也深受其害,103年高中會考那一年許多實力在考上建中北一女邊緣,卻因為填寫志願序沒把第二志願排在最前面,或是因為作文沒考好,卻意外跌到第三志願。這樣的教改到底增加了甚麼公平性與降低了甚麼升學壓力? 或是消除了甚麼明星高中? 不食肉糜的官員何其多!

更不要說學測與指考,根本就是錯誤政策,有如想要消除飢餓,卻又讓許多農地改成建地。荒誕走樣的教改從1993年開始籌備2002年開始實施的多元入學,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7任總統,歷時31年,其中多少任教育部長甚至還有諾爾獎得主參與其中,卻犯著這麼嚴重的錯誤。不僅藍綠總統不需要負責,連教育部長也不知要怪哪一位,一切船過水無痕,乾脆教育部長換高中生來當,也許也不會更糟,因為他至少會放手一切讓專家處理。

多元入學的想法是想要讓多元智慧能夠發展,也就是人類天賦智慧是多元的,包括語文/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身體/肢體動作智慧、音樂/節奏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自我反省智慧、自然觀察智慧,亦即「智育」成績不再是篩選學生的唯一依據,其他類型智慧優異者,也可以有適合的管道獲得升學的機會,這是多元入學方案的理想。

但是當技職體系不僅沒有隨著社會變遷做改變,還被大量消滅,出海口變小了(智育以外的學校變少),進入出海口的管道變多了(多元入學),用膝蓋想也知道許多”其它智慧能力”比”智育”強的小孩,反而更沒有選擇的只能去讀各種智育類的大學,繼續浪費四年光陰。多元入學除了讓小孩變成折磨兩次聯考外,筆者看不出任何優點,如果最後頂多是想要篩選出國英數理化某科特別強的學生,何必搞成等同於兩次聯考,折磨所有學生?

如果真心想要讓各種特殊才能的學生發揮才能適性適所,最好的做法是入學後增加轉系的可能,只要你有單科表現特優,開放各大學開放5-10%的名額去讓性向明確的學生不要被學非所願耽誤四年,或是鼓勵同校降轉它系,或是鼓勵先休學就業一兩年後再回鍋學校學習,有很多種解決方式可以讓更多學生快樂學習,何必只聚焦於入學方案做改革! 腦筋死結不開,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

想要讓智育以外天賦的小孩有所發展,更是不需要在入學管道做文章,最重要的做法是要擴大出海口,讓社會重視各種技能的職業(舉辦各種比賽,不是只有吳寶春麵包冠軍),鼓勵各企業創辦或認養各種類型的私立技職大學自由發展,擺脫教育部的箝制(人數、學費限制),最後市場上有各種價位與內容的課程自由競爭(人類已經發展出成千上萬種技職技術,絕對超乎教育部的想像),魚與熊掌各取所需。

筆者認為,技職體系甚至最後不需要統測,搞出花樣繁多的多元入學方案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未來甚至可以各校自由招生,一切由市場機制決定,反而會有更多創新科系的出現。甚至在網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日,學校的硬體需求(教室、宿舍)只會越來越低,部分時段在家上課的學習方式,跨國聯合教學的模式,都是可能的發展方向。

教育部今日召開和春技術學院、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的法人解散案審議會。(圖/翻攝自Google Maps)
教育部。(資料照,翻攝自Google Maps)

教育部需要做的,反而是在國高中時期就開始根據性向引導分流,才有可能讓這些小孩在國中與高中的時候都能夠快樂學習,不再陷入智育競賽的泥淖中,也可以解決少子化後大學招不到學生的問題。

經濟部證交所或金管會不會去管企業要做何種產品與產品的定價,只會檢查你財務透明度與會計制度是否夠格上市,那教育部捏死所有學校學費也等同限制了科系的發展方向局限於某個天花板之下,真的是對於教育的蓬勃發展有幫助? 

但是時至今日,整個教育體系基本上還是在讀國英數理化,浪費60%人的青春虛耗在他一輩子可能都用不到的SIN COS LOG與週期表元素,能力不在智育的小孩還是一樣度過灰色的青春期。不僅是內容沒有改變,僵化的教學手法與觀念,30年如一日,例如,填鴨、寫黑板、沒有互動、所有人等速學習、不能遲到…的教學方法都沒變,最簡單的改良,例如開放全國教師上傳網路,票選點閱率最高的教學方法或是改成AI互動式教學;例如,偏鄉還是缺乏資源,尤其是少數偏鄉找不到好老師,何不開放網路教學。藍綠兩黨執政多年,不是難辭其咎,也不是外行,而是只會選舉分配權力與利益,但是完全不會治國或根本尸位素餐到令人髮指。

許多事情誠如柯文哲所言,20年前就知道少子化,就知道少子化必定會造成勞保的破產,會造成大學倒閉,最後甚至會造成各行各業缺工,但為何20年來都不做? 不是因為問題困難與棘手,而是因為政府忙著選舉與藍綠惡鬥、拜公廟與吃夜市,甚至更惡劣一點的,日理萬機,忙著處理許多個人好處與機會,哪有時間與腦子來想如何改變社會,如何提高國家競爭力,甚至連如何面對中共的態度也是藍綠政黨輪替了三次,還是處於爭論不休的狀態,不是所有問題真有那麼難解決與處理,癥結在『藍綠為了勝選,再給藍綠一百年,即便中共也下台了,台灣保證還是持續藍綠惡鬥,永遠無法回歸理性問政,也無法用人唯才』,因為兩黨的仇恨已經深深種下,無人能解,除非兩黨同時都失去政權。

當滿朝文武都在談論是否該刪除文言文,明顯滿朝文武沒啥功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意識形態鬥爭,鞏固自己的選民,鞏固本黨地盤與勝選,這也是藍綠惡鬥還持續盤繞在台灣上空陰魂不散的明證。真正內行的教育改革者,會糾結在這些事情上面打轉嗎? 台灣到底還要困在藍綠惡鬥的泥淖中消耗掉多少社會資源?

北一女女老師講無恥引起社會廣大的討論,並非少一篇古文就會造成無恥啊,而是民眾對兩黨尤其是民進黨無恥的有感而發。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柯承惠攝)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資料照,柯承惠攝)

趙少康以賴清德拆老家違建,做為自己辭中廣董事長的前提,綠營就要顏寬恒先拆豪華農舍。台灣要讓只會用攻擊來掩蓋自己問題,只會找人墊背只要不是最後一名就好的政客繼續在台灣呼風喚雨多少年? 選民就愛看政治狗血鄉土劇,又要罵台灣政客水準低落,問題在誰身上? 是愛吃魚翅的人,還是賣魚翅的商人,答案不是很明顯了嗎? 

2024拒絕藍綠,拋棄只會互相比爛的兩個惡鬥阿斗黨,選民要勇敢地跳脫24年來選藍選綠的慣性,不要再被政客的仇恨選舉戰術綁架,看醫生看了24年病不會好,原因只有一個,因為藍綠兩醫生都在你的藥裡面下迷幻藥。選擇沒有仇恨包袱的政黨,台灣民主政治才有可能拋開政黨惡鬥,進入嶄新的一頁。

*作者為高科技設備業機械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