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拜登與習近平終於會面,美中未來走向依舊難料

2023-11-17 09:54

? 人氣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州伍德賽德的費羅麗莊園舉行雙邊會談。 (美聯社)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州伍德賽德的費羅麗莊園舉行雙邊會談。 (美聯社)

時隔一年,中美領導人終於再次舉行了面對面的會談,這對避免雙邊關係的進一步惡化顯然是個積極信號。但在一系列核心問題上,北京和華盛頓依然存在嚴重的分歧,因此多數德語媒體認為,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依然難以預料。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在台海等一系列核心問題上達不成共識,中美關係隨時都有可能再度惡化。這篇題為《中美關係依舊脆弱和不可預測》的評論寫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年前,拜登和習近平也曾舉行過會晤。同現在一樣,拜登當時對會晤的評價也大致相同:『這是一次開誠布公、具有建設性的會談。』他承諾,發起一場新的冷戰毫無必要。而數月之後,中國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的事件,就引發了一場外交危機。拜登進一步擴展了對華經濟戰的範圍。雙方高層的溝通也陷入了極端危險的停滯狀態。經過幾個月的艱苦磨合,情況才有所好轉。

舊金山峰會後,中美領導人都對雙邊關係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表現出了切實的興趣。習近平這樣做,可能更多出自經濟原因。他的國家目前正在面對經濟衰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因此,他非常希望能重新提振同美國的商貿及投資活動。

而鑑於大選在即,拜登希望穩定中美關係主要是出自政治方面的考量。除了恢復軍事聯絡之外,拜登還促成了另外兩項協定:打擊芬太尼和遏制氣候變化,這足以成為拜登顯示其外交成就的資本。至於上述協定僅只是表明合作意向,還是能夠被付諸行動,就有待進一步觀察了。事實上,為了應對全球性挑戰,中美兩國的攜手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評論指出,為了降低中美發生直接衝突的風險,雙方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制定防護欄、確定競爭的框架和紅線等等:

「但即便如此,也難以完全規避風險。一個最根本的事實是,超級大國美國認為其經濟和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正在受到中國崛起的威脅,而且美國已經意識到,一個專制國家獲得更多的全球影響力將會帶來怎樣的風險。」

對於剛剛結束的中美峰會,柏林出版的《日報》發表評論寫道:

「中美兩國在當今世界各主要衝突中立場截然對立,而台灣問題更有可能引爆中美之間的直接戰爭。明年一月台灣以及明年十一月台灣和美國的大選,都有可能引起衝突的進一步升級。

華盛頓和北京現在既無意願、也無能力建立起更大規模的避險機制。他們固守各自立場,並將嘗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左右事態的發展。事態的確令人擔憂,但也符合絕不流露讓步妥協跡象的預設立場。本次峰會上,這一立場得到充分體現。」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舊金山會談落幕,然而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依舊未解。習近平堅持強硬立場,宣稱「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拜登則明確表示,美國反對台海兩岸「任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期望兩岸爭端能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同時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海峽及周邊地區的軍事行動中保持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據美國高級官員透露拜習會內幕,習近平雖然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但也指出在某個時候應「更全面地朝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此外,他當面向拜登否認中國有計劃在特定年份進攻台灣。他稱對於美國有關這方面的報告感到憤怒,堅稱中國無此計劃,也沒有任何中國官員向他提及此事。

16日下午,在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上,針對習近平否認預計在特定年份攻打台灣,學者認為這並不代表台灣可以安心。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王信賢與談。(蔡娪嫣攝)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王信賢與談。(蔡娪嫣攝)

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指出,習近平的講話並未突破中共對台政策的框架,因為中共一直主張「和平統一」,但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他表示:「領導人通常不會明確指出動武的具體時間,也不會明言在哪一年準備發動武力。我認為外界對於2027年、2035年等時間點的討論主要是對解放軍實力的評估,而非提及可能引發動武的動機。」

寇健文繼續指出:「對於任何領導人來說,發動武力的時機取決於外在情勢和環境變化。」他表示,中國有許多備案,根據解放軍和美軍實力的變化不斷調整,包括對台使用軍事力量的備案。「一旦出現新的變化,中國軍方就會根據手上的備案選擇適當的回應,例如裴洛西訪台時,解放軍迅速進行繞台演習。」

寇健文透露,在與中國學者交流時,提到「如果台灣明年1月的總統大選由非綠營勝出,解放軍是否就不會越過台海中線」的問題,對方的回答顯示中共不承認台海中線的存在。他解釋:「台海現狀已經改變,在沒有引發軍事衝突的情況下已經發生變化。」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信賢指出,習近平這些談話未提及不攻擊台灣的具體條件,這些條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多方面,例如台灣不宣布獨立、不涉及反分裂國家等,以及當中國經濟或社會出現問題,台灣也需關注中國是否動用武力轉移內部焦點。王信賢說:「因此,習近平的講話並不表示台海在2035年前都將和平安穩,中共不會輕率地做出這種保證。」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散步聊天。(美聯社)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散步聊天。(美聯社)

習近平占上風?要求「停止武裝台灣」

拜登與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並未達成共識。會後,北京方面發出訊息表明希望從美國獲得有關台灣的確切承諾。《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提出希望美方「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學者們普遍認為,這次拜習會不太可能動搖美國對台灣的承諾與支持。王信賢指出,從《新華社》的描述來看,拜登顯然未與習達成共識,但美國確實試圖控制台海敏感議題,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訪台期間再次重申了美國不支持「台獨」的立場。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復國預測,由於美國國內對中反感情緒濃厚,要等到美國大選後,才可能出現明確跡象顯示台美關係是否有所改變。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對於中方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認為,中國提出的要求使其在會談中占據上風,因為美國難以同時滿足中國「停止武裝台灣」的要求,而不放棄對台安全承諾,「當你無法滿足中國的要求時,中國可能會認為『你未能履行我期望的,因此我可能中斷與你的聯繫』」。

曾偉峯指出,在美國遭遇這樣的困境時,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美國是否會利用拜習會建立的軍事和高層交流機制,向中方闡明對台灣軍售的情況,或者「由於中國目前缺乏國防部長,因此它實際上有多種應對美國不同意要求的手段,例如中國可以選擇不接電話」。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與談。(蔡娪嫣攝)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與談。(蔡娪嫣攝)

美中各取所需,小國台灣要靈活應對

王信賢與曾偉峯指出,這場拜習會對兩位領導人來說都有好處,習近平需要做內宣工作,凸顯與美國「平起平坐」,使習近平和拜登的會談在排場上優於其他國家領導人。對於美國而言,由於2024年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拜登希望向選民證明在他領導下,美國政府仍有能力應對危機並維護國際秩序。

王信賢總結道,美國並未試圖改善美中關係,只是想趨避兩大強權博弈的風險。至於美中關係解凍,對盟國到底是減輕壓力,還是帶來考驗?他指出,夾在中美之間的中小型國家需要擁有靈活的策略。

王信賢以澳洲的戰略為例,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11月初訪問中國,雖然在中澳關係處理上靈活應對,但站隊立場並未改變。因此,他認為要反思台灣的處境,就應該思考夾在美中之間的台灣是否具有足夠的外交靈活性。

劉復國提出相似觀點,指出當前全球因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導致資源供應短缺,人們不希望看到新的戰線,因此出現了和解的趨勢。他認為台灣應該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世界走向和解的傾向,以獲得更多安全利益。他強調兩岸政府若無對話,難以實現正規的危機管控,因此正式對話是必要的。他以美中雖相互對立,但仍能面對面會談為例,認為這應該給予台灣重要啟示。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與談。(蔡娪嫣攝)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與談。(蔡娪嫣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