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麥隆復出擔任英國外相 BBC:中英還能喚回「黃金時代」嗎?

2023-11-16 11:00

? 人氣

「我的解讀是,他並非想要透過委任卡麥隆來改善對華關係。卡麥隆只是在此刻,在國內政治方面對他有用的人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SOAS China Institute)主任曾銳生教授也對BBC中文說:「我認為任命卡麥隆說明蘇納克已陷入絕境,不是在對華政策上,而是在內政方面。」

前原內政大臣布拉夫曼離開倫敦住所上班(13/11/2023)
布拉夫曼的文章引爆連串事件。

原內政大臣布拉夫曼一周前在報章上撰文,質疑倫敦都會警察(Metropolitan Police;又譯大倫敦警察局)偏幫聲援巴勒斯坦人、反以色列的示威者,引發朝野強烈反彈。曾銳生認為,蘇納克別無選擇,只能將她撤職,而克萊弗利是唯一能替補內政大臣的人選,他的外交大臣職位又很難找人取而代之,只能徵召卡麥隆復出。

卡麥隆擔任首相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5年訪問英國,卡麥隆尋求中國加大對英國投資,英中「黃金時代」之說從這裏開始。

但此後,英國經歷了特雷莎·梅伊(Theresa May;文翠珊)、強森(Boris Johnson)、特拉斯(Liz Truss;卓慧思)和現任蘇納克四位首相;英國因應中國頒布《香港國安法》而頒布「香港BNO簽證」計劃等措施,情報機關接連曝光或警告中國滲透英國政壇,又因國家安全考量限制中國通訊器材巨頭華為等企業投資英國,讓北京震怒。中國宣佈制裁批評北京對新疆政策的英國議會議員,也讓倫敦相當不滿。

2022年10月,蘇納克接替執政僅45天的特拉斯成為首相。一個月後,蘇納克在其首次外交政策演說中稱,前十年英中兩國所謂的密切經濟關係是「天真的」,英國現在面對競爭對手,需要用「穩健的實用主義」(robust pragmatism)取代過往一廂情願的戰略。

卡麥隆的外交政策包袱

BBC外交事務記者詹姆斯·蘭代爾(James Landale

卡梅倫在北京機場踏出機艙(9/11/2010)
卡麥隆長期予人親華形象。

卡麥隆並非第一位當上外交大臣的前首相。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Alec Douglas-Home;何謨)1964年離開唐寧街,但在1970年回到內閣,給愛德華·希斯(Edward Heath;希思)擔任外相;阿瑟·貝爾福(Arthur Balfour)1905年辭任首相,但大衛·勞埃德·喬治(David Lloyd George;勞萊佐治)1916年讓他當外相。

如今的卡麥隆勳爵也非從上議院當上外相的第一人——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便讓卡靈頓勳爵(Lord Carrington)成為他的第一位外交大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