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改變全球的「金融911」─雷曼破產10周年

2018-09-12 06:20

? 人氣

經濟成為金融的人質,贖金非付不可

這就是柏南克的名言:「貓耳洞中沒有無神論者,金融危機中沒有道學先生」的意義;當財政部長鮑威爾與小布希總統商量演講稿時,堅持要其刪除稿中「不救市」的承諾,布希反問:「為什麼?我們不會救市啊!」鮑爾森回答:「雖然這話不中聽,但是,你也許必須救市。」小布希縱然痛罵:「整個經濟體系成為這些金融工具的人質」,但也承認「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都需要付贖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是「QE之父」(美聯社)

因為任何政府可以讓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倒閉,即所謂「沒有發生破產案件的資本主義,就如沒有地獄的基督教」,但一旦出現系統性危機時,同樣是沒有任何一個政府可以放手不管;放手的結果就是上世紀的大蕭條。

此一轉變,其實也永遠改變了FED政策的核心,金融市場(或是直接的說就是:華爾街),成為FED貨幣政策考量的重點─或甚至核心;不論是柏南克、葉倫或現在的鮑威爾,在作貨幣政策調整時,永遠要注視著金融市場、要貼近華爾街。

占領華爾街運動,埋下歐美民粹勢力崛起的種子

某個角度而言,這也是是在葛老18年半的FED主席任內已鋪好的路,接替他的柏南克,又正好是研究大蕭條的經濟學者出身,依照柏南克自己的說法,他成年後投入大半歲月研究這些議題,這也讓他成為敢於採取行動,第一個對金融機構大手筆紓困,同時祭出3輪總計3.8兆美元QE的FED主席,這也是「代表正統方法的結束」(柏南克語)。

海嘯的衝擊其實不僅於經濟與金融樣貌的改變,其影響也擴及政治與社會層面。華爾街金融鉅子、金童們因貪婪捅出大洞,卻因「大到不能倒」、或是說「政商勾結」,要納稅人丟數千億美元援救卻仍是「見錢眼開」;案例是美國政府丟出1820億美元的大救生圈給AIG,但隔年AIG卻仍撒數億美元的大錢給員工當紅利;海嘯讓美國銀行在2008年總計虧損480億美元,但這些金融機構仍發出184億美元的紅利。

這些作法激怒民眾,連歐巴馬都批這是「可恥及不負責任的行為」,加上社會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終於引發反彈,2011年9月,號稱「99%對抗1%」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出現,並擴散到全球各地。

雖然這個運動難謂有具體成果,但卻點爆民眾普遍對「菁英領導」的反感,也帶動日後歐美民粹主義政客與政黨的崛起;某個角度而言,這也形塑了之後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的社會背景。

世界經貿由G7走向中美的G2

而當歐美日先進國家都倒在海嘯中時,中國撒了4兆人民幣支撐經濟,維持經濟繼續成長,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大的動能,並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當時的說法是:全球經濟由過去的「G7(7大工業國)」成為「G2」的世界,也讓中國逐漸走出「韜光養晦」,種下今日中美貿易戰的引子。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